浙江馬澗鎮發生聚眾事件,法制日報記者張維前往采訪,但遭到鎮官的粗暴攔阻,強行奪走張維的記者證,并發出“誰允許你來采訪的?記者算個什么東西?”的惡言。(7月10日 東方網)
讀著這則消息,筆者腦中立馬涌起了那句“防火防盜防記者”的所謂“戒律”。但人們知道,“防火防盜防記者”曝光以來,已過了五六年,不但媒體對此“防記者”胡言痛斥不已,就是很多地方人大政府,也通過會議或發紅頭文件形式,鄭重其事把支持媒體輿論監督工作列入當地黨政廉政建設和社會建設范疇。近,廣東省委出臺《關于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意見》,提出要發揮輿論在維護群眾利益中的監督作用,通過各種新聞媒體接受群眾監督,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要建立健全輿論監督的相關法規,推動輿論監督法制化、規范化、有序化。東莞出臺專門意見,要求領導干部“支持媒體采訪”,不得干擾和阻撓記者正當的采訪活動,24小時內必須對媒體正當的采訪要求作出答復,同時加大對侵害記者合法權益行為的追究。按理,在這種情況下,“防記者”之類的“戒律”應開戒了吧?面對浙江馬澗鎮官對媒體記者采訪罵記者算個什么東西的惡言,筆者不得不皺眉,為何輿論監督春風不度某些基層關?
實際上,粗暴拒絕記者采訪的現象不止于馬澗鎮,僅今年以來網上已曝光多起類似個案。比如,記者到安徽阜南糧食局,面對記者對糧食局相關工作人員上班看與工作無關的電視節目進行詢問一事,糧食局官員竟揚言要轟記者走(見《江淮晨報》2011年5月11日)。比如,面對記者對湖南永州上百教師吃空餉一事采訪,教育局長卻擱出“吃空餉關你們記者什么事”的惡言(見新民網2011年2月16日)。這說明,輿論監督在基層仍然是一個死角。
輿論監督在基層為何仍然這么難?從時下基層官員管理體制而言,很大部分是沿襲上級組織部門選人這樣的思路。基層官員最怕的不是公眾也不是媒體,而是上級頂頭上司的臉孔。只有上級面子好就心安理得,至于工作中出現問題則放在第二位第三位。有這樣的官本位意識占領腦子,當然不會把輿論監督當成一回事。
從某些官員思維定勢而言,認為當官就是主宰一切,自己愛怎么樣就怎么辦,如此“官念”往往會對輿論監督不屑一顧。這也是馬澗鎮某些鎮官膽敢公開罵記者算什么東西阻攔采訪的癥結所在吧!
從某些地方基層的風氣分析,喜歡表揚不喜歡批評也是一因。一些基層官員對批評報道一觸即跳,認為批評報道會影響當地形象,影響自己的仕途。因此,對記者采訪負面新聞就本能地拒之門外。
可見,要使輿論監督陽光照到所有基層,就需要對鄉鎮官員進行“補課”,這就是補上立官為公之課和監督之課。唯有自覺接受監督的官員才能理性對待輿論監督。把輿論監督成為去弊揚利推動事業進步的外在動力,而不是視作洪水猛獸。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對基層官員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把主要由上級領導選變成公眾 選人。由公眾為主選拔的官員也就是民主選舉的官員,一事當前替公眾考慮的就會多起來,抵制輿論監督的現象就會逐漸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