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綦江縣石角鎮瀛山學校教師黃靜發微博稱:學校經費有限,學生無課外書可讀,夢想為孩子們建一個圖書閱覽室。昨天,由重慶各界捐贈的4000多冊書籍與238個文具盒被送到該校,為學生們建起了圖書閱覽室。(6月26日《重慶晚報》)
鄉村教育經費薄弱,是不爭的事實。然而,為了給學生辦閱覽室,鄉村教師卻不得不需要通過微博的方式向社會求助,說明了政府對鄉村教育支持的缺位。財政撥款更多的只能維持山村學校的基礎教學需求,而政府救助通道逼仄前提下對社會救助渠道的依賴,將會使農村教育的發展變得異常脆弱。
如果沒有了圖書館,沒有了課外書,山村的孩子們更多的是做什么呢?筆者在前年與其他大學生一道赴四川省阿壩州一所村小支教。在三千米海拔的高山上,只住著幾十戶人家,孩子們對外界的了解主要通過電視節目或者他們外出打工的長輩帶回來的光碟。于是,我們驚訝的看到七八歲的孩子們表演話劇的許多來自電視上常出現的韓劇言情劇本,看的光碟不是武俠便是言情。
而當我們到城市批發市場給孩子們購買課外書的時候,驚奇的發現《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類的兒童讀物卻因為缺乏市場被迫壓箱,幾元錢就可以買到一本,而到了山區孩子們卻視若珍寶。如果沒有良好的教育救助渠道,加之城市與農村資源與信息的長期不對稱使得山區教育發展難度非常之大。
社會救助給山區教育提供了一條可行性救助渠道。他給予城市與鄉村教育資源互動的機會,實現了教育資源的有序流動。但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并不是每一個山區教師都會發微博,也并不是每一次的求助都能得到社會的響應,每一個學校都能通過社會獲得學生需要的教育資源。社會救助極大的偶然性,使得其不能為農村教育形成穩固的資源后方。政府救社的基礎性地位決定社會救助只能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誠然,我們為瀛山學校的孩子們能夠讀上課外書而欣喜,同時我們不希望任何一個小孩在無書可讀的時候只能通過電視預習成人的言情故事。社會救助的能量是有限的,此次“微博捐贈”中,社會救助的實施為政府教育救助的方向打開缺口,政府藉此契機借助強大的實力后盾對山區教育救助持續跟進才可能是社會救助的最大意義。(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