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題材戲曲創作新高度
時間:2011-06-28 10:38 來源:人民日報
現實題材的戲曲創作,一直為業內人所關注。
陜西省戲曲研究院新近搬上舞臺的秦腔《西京故事》,是一出貼近現實生活的佳作。它不僅在藝術性和思想性兩方面都達到非常高的水平,更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秦腔《西京故事》無疑是近年戲曲領域現實題材創作的重大收獲,但這并不是陜西戲曲研究院創作的現實題材新劇目中唯一的成功之作。早在1998年,他們就創作了久演不衰的眉戶戲《遲開的玫瑰》。這部描寫為家庭其他成員犧牲了青春與幸福的城市平民喬雪梅形象的動人劇作,已經在各地演出500多場,產生強烈反響;新世紀以來,他們編演了以西安交通大學搬遷西部為題材的《大樹西遷》,同樣引人矚目。《西京故事》則以力圖改變自己命運的兩代農村人在迅速發展的城市奮力打拼為題材,充分展現了他們在追尋城市夢的道路上遭遇的重重坎坷,它以主人公堅毅的精神力量深深打動了觀眾。
《西京故事》讓陜西戲曲研究院繼上述兩部現實題材成功劇作之后,更上層樓,取得了更高的藝術成就,同時也為現實題材的戲曲新劇目創作,提出了新問題,提供了新經驗,創造了新范式。這三部成功作品均由陳彥編劇。陳彥的現實題材三部曲之所以能持續取得成功,是由于在他的創作過程中,始終堅持以普通民眾的喜怒哀樂為出發點,精心選擇底層民眾悲歡離合的生活場景,他對民眾的生活和命運與中國社會整體發展之休戚相關,有著極深切的感受。三部作品里的主人公并非英雄模范,而是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普通人;他們的故事并不驚天動地,卻令人心旌動搖。三部作品題材迥異,卻有共同的精神內涵,因為在人物身上都蘊含有向上的巨大力量,這種力量的背后,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倫理道德以及始終不曾放棄的希望與信念。也許是巧合,三部曲的主人公分別是城市平民、知識分子和農民,作品的內在主題因此更具立體感,通過這三個群體,讓我們深刻領悟從歷史到今天亙古不移的中華民族的脊梁。它們體現了強烈的現實關懷,張揚著人性的光輝。
以《西京故事》為代表的現實題材三部曲,令我們重新認識現實題材戲曲創作,引出諸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戲曲界有一種流行觀念,認為戲曲是程式化的表演,因而較適合表現歷史題材,現代戲不易成功。20世紀50年代甚至有人提出“分工論”,認為不宜要求像京劇、昆曲、秦腔這樣一些歷史悠久、藝術積淀深厚、形成了自己完整的表演藝術體系、程式化程度較高的傳統劇種創作現代戲;而評劇、越劇、眉戶等從小戲發展而來的新興劇種,表演手法簡單,才適宜于編演現實題材作品。事實證明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我們在陜西戲曲研究院的新作中看到,眉戶戲《遲開的玫瑰》固然很輕靈,但《大樹西遷》和《西京故事》因為充分運用了秦腔的傳統功法,更顯凝重和深刻。《西京故事》主人公的核心唱段“嘩啦啦一家人全都跪倒”,更是將秦腔傳統敘述方法和演唱技巧發揮到極致的典范。在這個意義上說,簡單化地以劇種之分野判斷是否適宜于現代戲創作,并沒有學理的和藝術的依據。相反,謙遜和勇敢地繼承傳統,戲曲現代戲創作必將取得更多成功,當代現實題材戲曲創作因此才會達到新高度。(傅謹)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