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廣州結束的影視項目創投高峰會讓人大開眼界:原來吹牛的確是可以不上稅的。會上曝出的項目,例如電影《別動隊——讓炮彈飛》,將邀姜文、葛優、周潤發三大影帝再度攜手,影片預計成本高達3億元人民幣;還有某集團有意投拍的《飛越太平洋》,將邀請湯姆·漢克斯和湯唯出演,投資以1億元人民幣起步,要“打造有史以來場面最為壯觀的華語電影”等等,聽得你想不笑都不成。這就難怪有位初次參加此類創投會的人士感嘆:“我終于見識到什么是大忽悠了!”
電影市場轉暖之后,有關電影的各種話題也頓時熱絡起來。尤其是去年中國電影票房一路高漲,終于突破百億大關,電影就更成了一塊香餑餑,不僅引來各路資金的矚目追捧,同時,也使影視界開始彌漫著一種浮躁與急功近利的氣氛。
說來上述忽悠的招數并不新鮮,很多年前,在影視圈就一直充斥著這一類靠“噴”來吃飯,繞世界扎錢的“影視串子”。其所用手法也大致相同:不外乎找個槍手攢出個劇本大綱,然后再宣稱本劇將由當紅某男星及某女星聯袂出演,至于導演自然也是哪個名氣大說哪個,目的就一個,把投資人噴暈了然后扎出錢來。
老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作為一種融資方式,在一部電影的籌拍階段,為吸引投資,用適當的方式宣傳包括適度的炒作,本無可厚非。但凡事須有度,不能沒邊沒沿,更不能把那些熱心投資電影的人都當成冤大頭,蒙一個算一個。倘若那樣,且不說這主意太餿且缺乏技術含量,單是對剛剛復蘇的中國電影市場也是一種禍害。如果不加限制,這種“狼來了”的故事,早晚會損害中國電影市場的融資環境。(葉之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