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尊高9.5米,重約17噸的孔子青銅雕像被擺上位于天安門廣場的國家博物館,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批評和贊美的聲音都很多,這說明不管你喜不喜歡,孔子都是一個值得一提的人物;或者說,一個繞不過去的人物。
由此我想到,在2500年前,當窮困潦倒的孔子帶著幾個徒弟,奔波在周游列國的路上時,這位一生郁郁不得志的老人打死都想不到,自己百年之后居然會否極泰來,不但本人被后世封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萬世師表”,孔子后人也“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跟著沾了不少的光。就連孔子的家族宅室“孔府”,自東周以降,也一直享受著僅次于皇室的高規格待遇。孔子九泉之下有知,恐怕也只能無語凝噎。
據悉,孔子青銅雕像之所以能夠成為首都天安門廣場的新地標,是為了弘揚和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出中華文化的悠久燦爛與正大氣象。很對,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確實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在當代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比如,孔子首次提出“有教無類”,認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權利。這與現代社會的義務教育理念是一脈相承的。如果我們認可孔子這一思想,那么,那些把衙門修建得富麗堂皇,讓孩子們在危房里學習的官員們就應該來孔子雕像前深刻反思了。比如,孔子主張“仁”和“禮”,這固然不能與現代的民主、自由、憲政等理念相提并論,但在一個沒有任何道德底線的國家,它的“先進性”仍然十分明顯。畢竟,把一條活生生的生命往推土機下面塞的行為,不但不見容于現代文明,也為古代文明所不齒。再比如,儒家學說大力提倡“仁、義、禮、智、信”,這種做法放到現代社會依然不會過時,也應該被中國人所繼承和發揚。
但是,承認和尊重孔子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推動,吸納儒家學說中精粹的思想和觀點,并不意味著我們要無限抬高孔子的地位,甚至賦予儒家學說“國教”的身份,以此達到排斥其他學術流派的目的。這種舉措無異于閹割,而且是閹割掉孔子最有價值的部位。那么,什么是孔子最有價值的部位呢?
2007年,作家李零曾經寫過一本書,《喪家狗:我讀〈論語〉》,在書中李零說:任何懷抱理想,不滿于現實世界的人,都是“喪家狗”。這話雖然有些難聽,但實質上,對于一個“以社會良心自居,價值觀疏離主流,批判現實,憤世嫉俗”的知識分子來說,這簡直就是一種最高的評價。孔子最有價值的部位不外乎這四個字:社會良心。將之閹掉,等于把孔子從“喪家狗”變為“看家狗”,甚至變成主流的“幫兇”,這恐怕是任何一個儒家學者都難以忍受的事情吧?
按照秦暉先生的說法,“傳統意義上的儒學秦朝之后就已經死了。”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者們極少歌功頌德,常常罵罵咧咧,讓統治者非常不舒服,到了秦始皇時代,儒家學者終于被一個大坑給埋了。自秦以后,幸存的儒家學者雖然享受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待遇,實質上已經淪落為可有可無的“看家狗”角色。現在孔子青銅雕像進入國家博物館,讓我再一次看到這種淪落的跡象;當然,希望它不是真的。否則,對于孔子,對于儒家,對于中國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