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赴臺參訪,兩岸皆希望能為兩岸和平發展開創更嶄新的局面。臺灣六大工商團體連袂拜訪王金平,希望盡速通過兩岸服貿協議,輿論呼吁:眼見臺灣競爭力逐漸下滑,臺灣實在沒有等待與虛耗的本錢。民進黨得出“以臺灣的‘憲政共識’作為兩岸對話的基礎”的結論,兩岸政策再受非議。臺灣電影金馬獎50周年慶典,島內輿論反思:臺灣電影能否跟得上金馬的腳步?
陳德銘訪臺:參觀、考察、學習
應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之邀,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11月26日率海協會經貿交流團搭機抵臺,展開了8天7夜、聚焦經貿交流的“參觀、考察、學習”之旅。
臺灣《中央日報》11月27日發表社評說,自從今年4月陳德銘接任海協會第三任會長以來,兩岸共同經歷了釣魚島、南海等“主權”爭議、大陸人事更迭與經濟深化改革,以及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卡在臺灣“立法院”遲遲未能通過等挑戰。所幸這些并未沖擊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陳會長就任海協會會長后首度率團訪臺,象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鞏固與深化,也意味著兩岸和平發展的大方向堅定不移。
香港中評社29日社評指出,陳會長此行,對于增進兩岸兩會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兩岸互利雙贏,鞏固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期盼海協、海基兩會能以此為新的起點,繼續累積互信,加強交流合作,為兩岸關系發展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臺灣工商團體急了:服貿協議盡速通過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自從今年6月完成簽署并送交臺灣“立法院”審議后,因為在野黨的杯葛,至今仍躺在“立法院”里動彈不得,使得關心臺灣經貿發展的六大工商團體焦急不已。上周,全臺灣六大工商團體第三度因服貿協議拜會臺灣“立法院長”王金平,希望盡速通過該協議之急切態度溢于言表。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28日指出,臺灣六大工商團體在所提意見中指出,臺灣出口持續衰退嚴重影響經濟增長率,同時日、韓等國也積極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沖擊臺灣出口產業,因此兩岸服貿協議應盡快通過,為產業進入大陸市場取得先機,并表達開放是臺灣經濟唯一道路的意見。只是這樣的聲音,在野的民進黨似乎完全沒有聽到,反而要求重啟談判。在野黨一定要牢記今天即使在野,所說的話都會成為將來執政時被拿來檢驗的標準,應該多聽聽工商團體的聲音,任意發表邏輯不通的說法,不僅對解決問題沒有助益,最終只會傷到自己。
臺灣《旺報》29日社評說,民進黨過去反對的理由還是出于“反中情結”,但是經過多次討論,民進黨無厘頭的反對也激起部分黨內人士的質疑,前“立委”郭正亮就認為,民進黨指出服貿協議是黑箱談判,但新西蘭、新加坡自貿談判不也是黑箱談判嗎?民進黨為何第一時間贊成?服貿協議對臺灣來說肯定是利大于弊,沒有理由反對,更沒有理由拖延,臺當局應該拿出具體辦法并化解民眾疑慮,讓服貿協議盡快上路。
民進黨:天真?愚笨?狡猾?
民進黨上周舉辦的華山會議,得出“以臺灣的‘憲政共識’作為兩岸對話的基礎”的結論。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11月29日社評說,真不知該說民進黨是太過天真,或是太過愚笨,抑或是太過狡猾。因為從膝蓋想都知道大陸不可能會接受“憲政共識”做為對話的基礎,而且這一點相信不僅謝長廷知道,民進黨內的“獨”派也知道,所以只能用狡猾兩個字來解釋民進黨推出這種結論。華山會議現在以“憲政共識”取代“憲法共識”,對民進黨而言是一大退步,對謝長廷而言則是一大潰敗,由此可知要撼動民進黨的“臺獨”主張,何其困難。
臺灣《聯合報》12月1日社論說,蘇貞昌既志在競選2016,卻不能在“放棄臺獨立場與一邊一國主張”上有所表態,難道要等到他當選后再與北京在“憲政共識”上開罵吵架?民進黨將在12月完成最后一場華山會議,而“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則預定在明年1月公布。只剩下1個多月的調整時機,蘇貞昌宜慎思明辨,不可再“鐵板一塊”。
金馬獎50年:歷久彌新青春依舊
臺灣電影金馬獎11月24日晚落下帷幕,但曲終人不散。本屆金馬獎恰逢第50屆“整壽”,50位明星到場助陣,奧斯卡得主李安出任評委,豪華陣容一掃近年的低迷爭議,令電影界和觀眾分外興奮,相關話題也一直延燒到上周。
臺灣《旺報》26日指出,美國有奧斯卡,有好萊塢;臺灣有金馬,可惜缺乏本土電影的加持。身為今年金馬獎執委會主席的李安批臺灣電影“氣虛、格局小”,并直言臺灣電影“對白沒營養、情節不緊湊、關系很疏離”。 第50屆金馬獎,來自兩岸三地的眾影帝影后齊集一堂,重要獎項得主更分屬幾個不同華人地區。金馬獎有機會帶領華語電影走向世界,臺灣電影也要快馬加鞭。
臺灣《立報》27日社論說,50周年金馬獎是一場精彩的舞臺秀,但影展并不是電影人較量的舞臺,眾星云集、杰出電影后制前制人的成就、頒獎典禮的驚喜失落,一直到觀眾的收視,都只是表象,真正的核心是在產業的交流與交易。臺灣人習慣于將影展看成是電影人的封神榜,而忘了影展其實跟各種產業界的商展都一樣,它的重頭戲在產業的交易,而不是幾個明星人物。稍有產業工作經驗的人都會知道,重要的商業展覽可以預先揭露未來半年的產品走向。(中國臺灣網 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