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十八大涉臺議題持續引起兩岸熱議。兩岸媒體尤其臺灣媒體從不同角度解讀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的涉臺內容,并關注臺籍代表在會上動態。本月16日迎來“九二共識”20周年紀念,未來如何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繼續深化與鞏固“九二共識”的認同成為關注焦點。島內,民進黨12日派“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兼任民進黨“駐美代表”,展開民進黨“駐美代表處”恢復籌設工作,對此安排,媒體不乏諸多猜想。
兩岸媒體持續關注十八大報告涉臺內容
胡錦濤日前在十八大報告中,清晰地勾勒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對臺工作的藍圖和愿景。臺灣方面對此作出了正面響應。
臺灣《大公報》11日發表評論指出,大陸和臺灣對今后兩岸關系的大方向和大目標在一定程度上達成默契和共識,兩岸關系將會沿著和平發展的雙贏軌道繼續前行。目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已由開創期進入鞏固深化的新階段。
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臺灣研究所原所長吳能遠分析指出,十八大報告涉臺論述目標堅定,立場明確,路徑清晰,展示出中央對于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高度信心,對于兩岸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在十八大報告對臺方針政策的引導下,未來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還將不斷地深入,朝著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最終目標前進。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15日刊載點評指出,從十六大的召開到如今十八大召開,十年期間,兩岸關系歷經重大起伏,終能以和平發展而畫下句點,誠屬不易。兩岸雙方應共同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在務實協商、積極交流的大形勢下,不斷增強政治互信,持續積累破除政治分歧。
香港中評社15日刊文表示,十八大對臺方針政策具有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大意義。對臺灣來講,機遇與挑戰并存。臺灣方面應如何準確把握十八大對臺政策,緊跟時代潮流,如何與大陸方面一道推進兩岸和平發展進程,成為臺灣當局、朝野各黨派及社會各界面臨的重大課題。
“九二共識”20周年 歷久彌新
20年前的11月16日,大陸海協會致函臺灣海基會確認了兩岸在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內容,此后,海基會回函未表異議——著名的“九二共識”至此誕生。時至今日,已經過去20年。
臺灣今日新聞網14日刊載國民黨國民黨前發言人陳以信的文章,以“芝麻開門”比喻“九二共識”。文章指出,“九二共識”就是兩岸關系的通關密語,最大用途就是讓兩岸和平不再是天方夜譚;民進黨對“九二共識”的否認態度,將目前兩岸獲致的和平成果,置于未來不可測風險當中。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徐博東教授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指出,20年來,兩岸關系伴隨著各種因素的發展變化,雖然時空環境較20年前有很大變化,但“九二共識”的生命力依舊強勁,也依然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未來兩岸應該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繼續增進互信,共同維護兩岸和平發展大局。
本網16日發表評論指出,“九二共識”的20年,也是兩岸從接觸到中斷再到快速發展融合的20年。今天,兩岸和平發展已從開創期步入鞏固深化期,在政治議題協商、軍事互信建立、產業結構升級、技術轉移等方面還存在許多難題,這也讓“九二共識”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民進黨派吳釗燮做“駐美代表”意欲何為
香港中評社13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蘇貞昌急于任命“駐美代表”,固然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確定連任,民進黨必須加緊腳步與民主黨重新建立關系,另一個隱而不顯的意義則是,蘇貞昌與蔡英文較勁悄悄浮上臺面。
香港《大公報》13日發表評論指出,在馬英九派出金溥聰為“駐美代表”后,蘇貞昌也派遣吳釗燮定期赴美,頗有與國民黨當局互別苗頭的意味。蘇貞昌把復設“駐美代表處”作為政務重點,可謂填補了民進黨缺乏與美國正式溝通渠道的空白,更想要修補與美國的關系。但如果蘇貞昌也持當年陳水扁 “臺獨”的觀點,那正如當年陳水扁一樣誤判了美方的底線。(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