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經濟與環境哪個應該優先的話題彌漫全島,由此引發的社會紛爭亦愈演愈烈。為整頓層出不窮的法官風紀問題,臺“司法院”又下重手,如何重建民眾對司法的信心備受關注。退出民進黨的高雄縣長楊秋興要走“務實的兩岸路線”,受到大陸臺商高度關切。
要環境還是要發展?
一個投資數千億新臺幣的大項目因環保測評不過關,被行政法院勒令停工;另外兩個舉足輕重的開發項目,也因環保疑慮面臨擱淺。——上周,經濟與環境誰該優先的話題繼續彌漫全島。
臺灣《新生報》13日指出,臺灣只有一個,我們不可能因經濟而忽略了環保。但為了環保完全犧牲經濟,也不會被多數人民接受。因此大家善用智慧,使環保與經濟雙贏,才是此刻生存之道。
臺灣《聯合報》也認為,環境與發展的角力,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后的必然結果。在此時點,最重要的是以專業精神和理性思考,做好二者的權衡。
馬當局除弊動真格
為了整頓層出不窮的法官風紀問題,臺“司法院”上周又下重手,主動將違法失職的3名法官停職,并移送“監察院”審查。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15日指出:此作法對于扭轉司法形象應有正面作用,但仍需盡速建立法官退場機制,充分發揮司法體系的自律功能,才能真正重建臺灣民眾對司法的信心。
臺灣《中國時報》14日則認為,司法改革是一個系統管理的問題,不能只以解決法律問題來看待。不用對的制度產生對的人員經營司法,就會出現今天這般難以收拾的局面。
香港中評社13日指出,馬當局這下除弊來真的,過去被質疑的司法界“陳水扁”們,即使要力挺扁,恐怕也會多所顧慮,扁案還拖得下去嗎?
楊秋興受臺商高度關切
高雄縣長楊秋興退出民進黨,要走“務實的兩岸路線”,受到大陸臺商熱議。但楊秋興迄今未到過大陸,只是有條件同意和大陸簽經濟合作協議,臺商竟高度關切他的動向與影響,是何道理?
臺灣《聯合報》13日指出:臺商歡迎國民黨的兩岸務實路線,當綠營也出現務實路線的聲音時,不少人更有“公道自在人心”的釋然;這意味,有更多人承認臺商的努力和價值,不再把他們視為“背叛者”。
臺灣《旺報》9日指出,楊秋興可能以民進黨“中國政策不務實,影響大高雄發展”作為參選主要訴求之一,這確實是有意思的現象。其興味倒不在是否可能逼使民進黨調整兩岸路線,而在于突顯兩個問題:一是綠營政治人物似乎擺脫不了“統獨”議題及兩岸政策工具化的毛病,二是我們仍不免問:為何總是權力邊緣人物或是脫黨人士才能、才敢在兩岸政策上提出“務實主張”,這是否代表民進黨結構出了什么問題?(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