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民進黨籍民意代表蔡易余提出一項主張,建議將臺立法機構內的孫中山遺像拍賣,理由是該遺像在此前議事過程中遭到國民黨民代丟擲水杯損毀。
蔡易余聲稱,民主地區(qū)的莊嚴議場甚少使用個人圖騰,另外孫中山曾任國民黨總理,其“徒孫”竟使用議事程序所不允許的水杯為攻擊武器,毀其“神主牌”,此舉駭世聽聞,遺像定可高價出售。
從蔡易余戲謔論調當中可以看出,該主張“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擺明是想“抖個機靈”羞辱國民黨一番。只不過綠營政客的滑稽表演,也把自己“裝”了進去。
本月9日,斯洛伐克幾位議員以個人身份訪臺,受到民進黨熱情招待。沒想到,這幾位老外卻在參訪臺立法機構時擺出打架的姿勢,島內網(wǎng)友諷刺稱,丟人丟到了國際上。而彼時島內綠媒卻“喪事喜辦”,吹噓這是“臺灣民主”享譽國際的標志。怎么外國人一走,談起國民黨杯葛事件,倒成了十惡不赦之舉?明擺著在大搞“雙標”。
說起暴力杯葛,民進黨恐怕比島內任何黨派都有發(fā)言權。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上臺執(zhí)政前可是有著“暴力小英”的稱號。在民進黨杯葛時,別說水杯,桌椅板凳、麥克風等各種器物都能拿來當武器。按照蔡易余的邏輯,凡是被用來打過架的東西,是不是都可以當成“駭世聽聞”的“紀念品”拿去拍賣?
值得注意的是,蔡易余是臭名昭著的“獨派”民代,曾提案刪除臺灣憲制性條例中“國家統(tǒng)一”相關字眼;對于“去孫中山”“去中國化”等操作更是相當在行。事實上,早在2020年9月,范云等十余名民進黨籍民代就曾提案修改法規(guī),想讓未來島內機關單位、學校與軍隊不再掛孫中山遺像,臺灣地區(qū)正副職領導人、各級官員和民代不再需要面對孫中山遺像宣誓就職。
為什么民進黨這么恐懼孫中山?歸根結底,在于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曾明確表示,統(tǒng)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tǒng)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tǒng)一,便要受害。“臺獨”政黨所鼓吹的理念與此嚴重相悖。況且,時至今日,即便綠營一再攻擊、詆毀孫中山,孫中山先生依然擁有較高的政治地位和人氣,這更成為綠營謀“獨”過程中的“眼中釘”。
無論是“去孫中山”還是“去中國化”,民進黨類似操作都注定徒勞。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這是中華民族歷史演進大勢所決定的,更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意志,正像孫中山先生所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民進黨某些人借“去孫中山”議題惡意炒作,成為嘩眾取寵的“跳梁小丑”,他們才是民主之恥。(文/關其行 審校/許輝)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