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之門外!臺灣不是對美國言聽計從嗎?
【兩岸快評第625期】
由美國國務院發起的“國際宗教自由聯盟”日前成立,臺灣僅獲邀擔任觀察員。據臺媒報道,“國際宗教自由聯盟”在籌組過程中,臺灣一直積極響應,出錢又出力,是最配合的支持者。
臺灣資深媒體人汪誕平指出,只是獲邀擔任觀察員,臺灣似乎就很滿足。“國際宗教自由聯盟”并不是受限于“以主權國家身份為成員的國際組織”,需要指出的是,在一個美國可以完全控制,臺灣又充分配合的組織,最后臺灣卻仍然不能成為正式成員,其中含義值得探討。
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就質疑,“特朗普政府聲稱支持臺灣擴大參與WHO等國際組織,但美國國務院自己發起的聯盟卻將臺灣拒于門外。”
羅金爆料,臺灣地區副領導人當選人賴清德赴美期間,美國國務院官員曾經試圖為他爭取參加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主持的“國際宗教自由聯盟”晚餐會,但蓬佩奧辦公室卻拒絕邀請賴清德。
臺灣沒有成為正式會員究竟是什么原因?美國國務院至今沒有說明,只是回應“在宗教自由上,我們與臺灣的關系好到不能再好,盡管臺灣并非宗教自由聯盟的發起成員,我們仍保持極大彈性與臺灣討論參與的可能性”。但至少證明民進黨當局出錢出力,對美國言聽計從,最后卻沒有獲得預期的收獲。美國可以完全掌控的聯盟組織尚且如此,臺灣有什么理由可以相信,在其他國際組織中,美國會力挺臺灣?何況即使美國力挺,就真能發揮作用嗎?
汪誕平指出,顯而易見,美國對臺灣的力挺,不僅有其限度,而且往往是口惠實不至。只要事關美國本身利益,美國對臺灣絕對不會讓步,更不會手軟,“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連續幾年未開,就是最好的例子。可以斷言,只要臺灣不同意美牛、美豬進口,臺美之間的自由貿易談判,絕對不可能達成協議。
此外,對于美國成立所謂“國際宗教自由聯盟”,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曾指出,這不過是美國打著“宗教自由”的幌子、推行自身價值觀、干涉別國內政的工具而已,必然遭到世界上多數國家的反對,必然四處碰壁、歸于失敗。(文/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