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進博會開幕,臺灣還不來加入大陸經濟的海洋嗎?
【兩岸快評第392期】
今天,世界矚目中國,世界矚目上海。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隆重開幕。相對于萬商涌動、人潮澎湃的首屆進口博覽會,本屆進博覽會規模更大、質量更高、活動更豐富。進博會已成為中國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的重要象征,成為中國“買全球”“惠全球”的重要平臺,充分體現中國經濟像大海一樣的生命力,中國市場像大海一樣的容量。
中國市場的容量有多大,講幾個上屆進博會的小故事。
伊比利亞橡果火腿,是西班牙的名產,也是西班牙參加首屆進博覽會的展品。伊比利亞黑豬每天要吃8公斤橡樹子才能產出這種最高品質的火腿。這種薄如蟬翼、紋路像天然大理石的肉片,聞著有淡淡的香味,即使生吃也入口即化。據說,展商帶來500公斤,預計展后可銷售半年。然而,進博覽會還未閉幕,展品己銷售一空,不得不緊急空運補貨。德國的一種高科技復合材料制成的鍋,在首屆進博覽會上收獲了9家采購商近1億美元的訂單。嗬,這只是一只鍋的訂單呀!
中國經濟海洋一般的強勁,中國市場海洋一般的容量,這西班牙的火腿、德國炒鍋只是首屆進博覽會上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與進博覽會會場一路之隔的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首屆進博覽會閉幕后已吸引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家客商入駐,一年來,促成的采購規模已突破50億人民幣。而這,仍然只是進博效應中的一朵漣漪。據預測,未來15年,中國將進口商品和服務30萬億美元、10萬億美元,這真是海洋一樣商機呀。
當全世界的客商涌入大陸尋找商機的時候,我們當然希望我們的臺灣同胞,也趕快融入大陸,在大陸經濟的海洋中分享大陸改革開放的機遇,在大陸市場海洋中搶占先機。繼去年大陸發布對臺“31條措施”后,昨天,在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上,大陸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這“26條措施”,更具體、更精準、更開放,在更廣闊的領域讓臺商臺胞享受同等待遇,就是希望臺商能在大陸的經濟海洋中能有更好的發展,希望臺胞在大陸乃至世界有更便利的生活,它充分體現了大陸對臺灣的善意和誠意。
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獨”性不改,拒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更在經濟上執行了一條“脫中”之路。昨天,大陸宣布“26條”措施后,又大行污蔑之能事,口水里充滿了敵意和心虛。
其實,臺灣早就在大陸的經濟發展中贏得了許多利益。據統計,兩岸貿易額先后于2006年、2011年、2018年突破1000億美元、1500億美元、2000億美元。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更在2018年達到了1289億美元。臺灣的經濟還能離開大陸嗎?
臺灣經濟離不開大陸,臺灣的前途在大陸,這是一個淺顯道理和事實。昨天,汪洋主席在紫金山峰會上說的四個“哪里找”就形象地說明了這個道理。汪洋說,現在大陸每年的經濟增量是臺灣經濟總量的兩倍,中等收入人口有4億,“這樣的市場哪里找?”大陸工人吃苦耐勞,不遲到不早退,“這樣的工人哪里找?”大陸有完整的產業鏈和最強大的配套能力,一部手機從接單到出貨72小時搞定,“這樣的條件哪里找?”大陸各公務員埋頭苦干,千方百計為企業減賦稅降成本增便利,“這樣敬業的政府哪里找?”民進黨蔡英文搞了幾年的“新南向”幾近失敗,不也是對大陸經濟營商環境便利的最好證明嗎?
臺灣經濟與大陸經濟有很大互補性,就像5G市場,兩岸聯手,就能更快地在國際市場搶到先機。大陸華為的先發優勢、臺灣企業的技術優勢,是兩岸聯手賺世界錢的最佳組合。就像島內發展受限的農業,島內規模小難施展,市場小賣貨難,而大陸有廣闊農地,有足夠容量的市場,這不是雙贏組合嗎?
在今天上午的第二屆進博會開幕式上,習近平向全世界發出了邀請:“中國市場這么大,歡迎大家來看看”。臺灣,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更歡迎你們來看看,歡迎你們來找商機,歡迎你們來找發展的機會。不要被民進黨蔡英文當局的恐嚇宣傳洗了腦,不要在臺灣這個井里看大陸。我們喜歡你們找到商機的興奮,喜歡你們創業成功的歡呼,喜歡你們發了大財的豪氣,當然,我們更喜歡你們把我們當一家人的笑臉。(中國臺灣網特約作者:且十)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