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以“邁向命運共同體 開創亞洲新未來”為題發表主旨演講,集中闡釋了中國新一代領導集體對建立亞洲命運共同體的看法,也充分彰顯了“習式外交”的人文、國際、戰略和責任情懷。
人文情懷
國際政治是實力政治,更多地是赤裸裸、硬邦邦的較量和比拼,很少有人文關懷。在中國外交史上,在重大節慶活動上,也很少有人提及某些不愉快的事情,以免破壞了現場氣氛。但近年來,中國外交悄悄發生了變化,增添了更多的人情味。
習近平主席在正式演講之前,首先提及3月24日德國之翼航空公司4U9525航班不幸墜落的消息,并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死難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向所有死難者親屬表示誠摯的慰問。此外,在演講中間,還針對剛剛過世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表示了敬意,認為其是“國際社會尊重的戰略家和政治家,為亞洲和平與發展以及亞洲同世界的交流合作做出了突出貢獻”。這種不忌諱在重大盛典中提及令人悲傷事情的做法,彰顯了中國政府更多的悲天憫人的一面,彰顯了“人類共同體”的情懷。
同時,隨同習近平主席出席博鰲論壇的彭麗媛則邀請出席博鰲亞洲論壇的部分外方領導人夫人參觀了富有中國地方特色的海南村莊,向外國友人展現中國的優秀文化,進行了一次“文化外交”和“夫人外交”。
國際情懷
習式外交的國際情懷不僅體現在對國際局勢的深刻準確把握上,更在于能夠用國際化的、在地化的表達方式說到各國的心坎上。
在對國際形勢的判斷上,習主席深刻地指出,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國際格局和國際秩序加速調整演變。同時,又指出世界形勢存在的嚴重問題,包括世界經濟仍處于深度調整期,低增長、低通脹、低需求同高失業、高債務、高泡沫等風險交織,主要經濟體走勢和政策取向繼續分化,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依然突出,也包括地緣政治因素更加突出,局部動蕩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網絡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氣候變化、重大傳染性疾病等非傳統安全和全球性挑戰不斷增多,南北發展差距依然很大。這種辯證而深刻的觀點深孚眾望。
同時,習主席又善于利用各國和各地區的語言來闡釋問題。在形容合作共贏時,習主席引用東南亞的俗語“水漲荷花高”,非洲的語言“獨行快,眾行遠”,歐洲的語言“一棵樹擋不住寒風”,以及中國俚語“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這種接地氣的講法獲得了與會國成員的高度認同。
戰略情懷
習主席的戰略情懷集中表現在關于邁向命運共同體的四個“必須堅持”,即必須堅持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須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必須堅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必須堅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鑒。
四個“必須堅持”既延續了中國歷代領導人對外政策的基本原則,即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等等,同時又針對當前的新形勢和新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即要實現綜合的、可持續的安全。四個“必須堅持”既強調傳統的政治、軍事合作與交流,如摒棄冷戰思維、尊重各自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也強調經濟融合、文化共享,如提出了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東亞經濟共同體和倡導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此外,習主席還從歷史的高度,闡釋了中國實現發展目標的道路選擇。習主席指出,任何國家試圖通過武力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最終都是要失敗的。中國將毫不動搖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秉持正確義利觀,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始終做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堅定力量。
責任情懷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在中國領導人和各族人民的戮力奮斗下,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重大成果。當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貨物貿易國,對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將帶來巨大的市場、增長、投資和合作機遇方面的潛力,未來5年,中國進口商品將超過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游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國發展了、強大了,要帶動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共同合作、共同發展。這既是中國持續發展的保障,也體現了中國領導人的責任情懷。中國最需要和諧穩定的國內環境與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任何動蕩和戰爭都不符合中國人民根本利益。同時,中國堅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和發展觀,希望實現“亞洲命運共同體”。
中國也在為此做出持續的努力。“一帶一路”建設的愿景與行動文件已經制定并發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工作邁出實質性步伐,絲路基金已經順利啟動,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已在穩步推進。這正是中國責任情懷的集中展現。(作者:張華,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本文為中國臺灣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