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日舉行的第四屆海峽論壇大會上,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宣布了多項對臺惠民新舉措,包括進一步放寬臺生及其他臺灣居民在大陸就業政策、增加為臺胞辦理入境證件和簽注的機場口岸、開放臺灣居民在大陸高校申請教師資格證等。海峽論壇發布的舉措,一屆比一屆更為貼近民心民意,自然得到臺灣民眾的普遍贊譽,也再一次證明了海峽論壇的原有之義——關注民生。
海峽論壇不斷發布惠民舉措,是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第四屆海峽論壇大會上“進一步提高兩岸民間交流的質量和水平”指示的完美詮釋。本屆海峽論壇,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個字是“更”——如何讓兩岸民眾在前三屆的基礎上“更”深入、“更”廣泛、“更”持久地交流,是賈主席的殷切希望,也是每一個論壇參與者的希望,更是兩岸民間的普遍希望。發布惠民舉措,正是兩岸向這些與“更”字有關的所有希望邁進的重要步驟,隨著這些措施不斷完善與加強,必將有力地推動兩岸各項交流一步步匯聚成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浩大潮流!
海峽論壇不斷發布惠民舉措,是對中臺辦、國臺辦主任王毅在17日論壇大會上“更加注重為臺灣同胞辦實事”承諾的具體表現。從第一屆到第四屆,海峽論壇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理念,一項項對臺惠民措施就是在這樣的理念下出爐的。“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是王主任口中對臺灣同胞的承諾;祖國大陸考慮的,就是讓更多的臺灣同胞不斷分享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成果,讓更多的臺灣基層民眾在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
海峽論壇不斷發布惠民舉措,是對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洪秀柱在17日論壇大會上“只有兩岸從‘心’做起……才能為子孫開啟一個更繁榮富庶、永續發展的新世紀”的致辭的心靈回應。民間的力量,是決定兩岸關系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唯一力量。發布惠民政策,不僅是回應當下兩岸民意的最好形式,更是為了我們子孫后代的未來利益、福祉,只有這種“可持續發展”的福祉,才能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之路不斷前進。
海峽論壇不斷發布惠民舉措,是對其“匯聚民意,共謀福祉”主議題的最直接體現。海峽論壇舉辦四屆以來,每一項惠民舉措都在釋出力挺民生福祉的積極信號,也自然得到了臺灣不同階層人士的普遍贊譽。臺灣知名學者陳毓鈞表示,海峽論壇推出的惠民措施符合臺灣民眾的根本利益,能夠使已經去大陸或有意去大陸經商、求學、結婚、定居的臺灣民眾“更加安心,定會受到臺灣民意的歡迎與肯定”。
其實,除了這些惠民措施,海峽論壇上每一個活動,無不都是為呼應兩岸民眾的民生需求而設置。每年都有上萬名臺灣鄉親跨海而來參與論壇,每一年的海峽論壇也都適應新發展、響應新需求、增添新內容,這些都是兩岸民間交流蓬勃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生動寫照。有交流,就有民意的匯聚,發布惠民舉措,為兩岸同胞謀求實實在在的利益,正是海峽論壇的原有之義。只有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受益者,只有越來越多的人將自身利益和事業前途與兩岸關系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兩岸和平發展才能不斷獲得新的動力,兩岸關系前進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廣。(中國臺灣網評論員 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