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2月1日發表社評文章指出,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陸資赴臺可以為臺灣經濟成長注入動能,并且雇用臺灣勞工,效益很大。
據臺灣經濟部門官員表示,今年將擴大陸資赴臺投資項目,臺當局相關單位將于2月底完成陸資赴臺投資項目檢討,列出可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投資項目,并盡速報臺當局行政團隊通過實施。臺灣《中央日報》2月1日發表社評文章指出,對于臺當局進一步擴大陸資赴臺,我們表示高度肯定,未來希望臺當局能逐漸比照外資來對待陸資,實現兩岸雙向投資的正常化。
臺當局于2009年6月30首次,準許大陸人民赴臺投資制造業64項、服務業28項(細項129項)、公共建設11項。2010年3月2日第二波再開放42項。2010年5月20日兩岸簽署融合作協議后,再開放銀行、證券、期貨等12項。2011年1月1日配合ECFA服務業早期收獲計劃,再開放其他運動服務業1項。累計到目前為止共開放247項。
然而,截至2011年12月底,僅有204件大陸企業來臺,投資金額僅有1億7,556.7萬美元,這與大陸每年對外投資動輒數百億美元相較,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根據大陸商務部統計,截至2011年底,大陸境內投資者共在全球178個國家或地區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1.8萬家,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3,220億美元,金額相當龐大。
社評分析,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陸資赴臺可以為臺灣經濟成長注入動能,并且雇用臺灣勞工,效益很大。舉例而言,截至2011年5月底止,陸資在臺投資事業已雇用當地員工人數計4,091人,已顯示其增加臺灣勞工就業機會的正面效果。臺灣經濟主管部門相關機構于1月30日通過四件陸資赴臺投資案,總金額逾9,322萬美元,遠超過2011年全年陸資赴臺投資金額,這也顯示選舉后,臺當局對于陸資赴臺的開放態度持續擴大。
社評說,相較于國民黨當局的開放態度,部分民進黨民代認為陸資赴臺是“引狼入室”。我們希望民進黨委員要從經濟專業的角度來看待陸資赴臺,不要刻意用政治角度來看待。陸資赴臺投資制造業、服務業及公共建設絕對有利臺灣的經濟成長,臺當局已經建立完善的配套措施,妥善管理陸資赴臺的相關事宜,根本無需恐懼。
眾所周知,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莫不采取“開放”政策,一方面制訂各項優惠政策,吸引其他地區的資金、技術、人才流入;另一方面也與其他地區建立經濟合作關系,善用優勢條件,藉以提升本地的經濟成長。
臺灣從1980年代就已經朝經濟自由化方向邁進,2002年加入WTO后,更進一步對世界開放,臺當局各級機關對于外資來臺投資已有豐富的管理經驗,陸資赴臺在資金面的流動不會有安全問題。
社評說,目前臺當局開放陸資赴臺是采取穩健的方式,也就是先開放部分項目,未來視開放情況再來做適時調整,我們非常贊成臺當局的穩健做法,然而目前臺當局府已經經過2年半的實踐,相信已有更多的經驗來管理陸資,也應有更大的信心來擴大開放陸資。
社評還說,兩岸同為WTO會員,臺當局有義務依WTO規范,開放陸資赴臺,尤其是目前兩岸關系大幅改善,國際社會均給予高度肯定,此時此刻是實現兩岸經貿正常化的最好時機。況且陸資赴臺若能大幅開放,立即對臺灣的投資有幫助,同時也可透過陸資赴臺,開創兩岸產業優勢互補、策略聯盟的合作環境,對臺灣產業未來發展是一大利多。
社評最后說,陸資赴臺可以對臺灣經濟發展注入動能,且會連帶增加臺灣勞工的就業機會,這是對臺灣經濟發展是絕對有利的事,我們對于臺當局擴大陸資赴臺表示高度肯定,未來更希望臺當局能逐漸比照外資來對待陸資,實現兩岸雙向投資的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