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過去的一周,關于ECFA的爭論仍在島內繼續;臺旅會在北京、海旅會在臺北分別成立辦事處,島內輿論稱贊“意義重大”;民進黨確定高雄及臺南市長參選人,許添財的失敗證明了“扁牌”的失靈嗎?傳聞甚久的陳致中參選高雄市議員一事塵埃落定,這會是陳水扁家計劃的第一步?
臺旅會與海旅會互設辦事處
5月4日,臺灣“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協會”(簡稱臺旅會)在北京成立辦事處;5月7日,大陸“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協會”(簡稱海旅會)在臺北成立辦事處。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9日指出,這是兩岸自1949年以來互設的第一個常設旅游辦事機構,是兩岸關系發展的盛事;誠摯希望在兩機構的密切合作下,持續擴大觀光效益,深化兩岸發展,為兩岸人民開創更寬廣的合作空間。
臺灣《中國時報》9日指出,臺灣人民期待這兩個帶有公權力性質的機構能夠對促進兩岸旅游交流、提升旅游品質發揮實質的功效。但在增加島內觀光資源方面,臺當局應積極扮演火車頭,有計劃地增加臺灣觀光魅力,讓文化之旅成為可能,也為將來的深度之旅預作準備。
ECFA爭論仍在繼續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稱,該黨反對兩岸簽署ECFA的理由之一,是要避免造成“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而且這會使得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弱化和邊緣化;但“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立即公開表示,美國支持兩岸簽署ECFA。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6日指出:民進黨企圖為美國出主意,但美國一點兒也不欣賞;美官方表達的立場,能夠讓蔡英文或民進黨清醒嗎?
臺灣《聯合報》5日指出,兩岸情勢丕變,臺灣與其向美國采購軍火,不如致力于改善臺灣吸引國際經貿往來的環境。這是臺灣為何要簽ECFA的理由之一,也應是美國樂見兩岸簽訂ECFA的理由之一。
蔡英文想與大陸對話?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5月2日表示不排除與大陸進行直接并實質的對話后,立刻成為本周的熱門話題之一。臺灣《聯合晚報》5日指出,“雙英”的ECFA辯論彷佛一場形勢消長的分水嶺,民進黨的兩岸論述幾乎一夕之間就被推到“政治不正確”的一方;所以蔡英文會有“不排除與對岸對話”的論調出爐,這是走到十字路口必作的選擇。蔡英文如何帶領民進黨過渡到對兩岸議題持較彈性立場的彼端,是她的挑戰。
香港中評社6日指出,民進黨最新的戰略調整,講白了就是想兩面通吃,在既有票源之外訴求不反對兩岸交流。但是,蔡英文突然說要從“逢中必反”轉向,民進黨要如何面對過去的自己?未來要怎么走下去?相信民進黨人比外面看戲的更焦慮。
民進黨確定高雄、臺南市長參選人
陳菊、賴清德經過初選激烈競爭,終于在本周確定將代表民進黨角逐大高雄與大臺南市長。
澳門《新華澳報》6日指出,高雄市長初選過程中殺得見骨見血的“秋菊之戰”宣告落幕,但并不等于風平浪靜,陳菊在與國民黨對手過招時是否需要提防來自黨內的楊秋興勢力的牽扯,還須看楊是否完全心服口服。或許,在大高雄市長選戰正式開打后,才是好戲連場。
而在臺南市,陳水扁支持的許添財敗下陣來,普遍被輿論解讀為:陳水扁牌即使是在綠營勢力深厚的南部也已逐漸失靈。臺灣“中央社”8日的報道則指出:盡管陳水扁影響力大不如前,但對陳菊或賴清德而言,要贏得選舉勝利,第一步須先處理黨內整合問題,其中如何處理陳水扁的問題,恐怕還要費一番功夫。
陳致中選高雄議員終于塵埃落定
傳聞甚久的陳水扁兒子陳致中投入年底高雄市議員選舉之事,終于在本周塵埃落定;陳致中并表示,是“形勢所逼”讓他必須走自己的路。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6日指出,陳致中“形勢所逼”的說法,無非是要塑造扁家被政治迫害的形象,希望能借此吸引同情票;但到底會有多少票房,答案很快就會揭曉。
香港中評社6日分析:陳水扁家選擇從高雄市重新出發,由陳致中“代父出征”重返政壇的布局,背后應該沒有那么單純。一個小小的市議員就能滿足扁家?抑或這只是陳致中的第一步?(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