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馬英九(右)視察臺東縣知本溫泉區。“莫拉克”臺風帶來的驚人雨量令此處有21年歷史、6層樓高的金帥飯店轟然倒塌,另有數家商店、鐵皮屋被洪水沖走,損失慘重。(圖片來源:中新社)
馬當局正為“八八水災”救災復建工作勞心勞力之際,各方檢討聲浪如滾滾泥石流鋪天蓋地而來,馬英九、劉兆玄一再向災民道歉仍不被諒解,劉在無可奈何下釋出9月初之前“內閣全盤改組”、“自己也一并檢討”的訊息,顯示馬當局處境直如“前門淹水,后門失火”。
臺灣《中華日報》今天的社論對此指出,上任才1年3個月的馬當局不意橫受嚴峻執政危機的沖擊,如果說“八八水災”是天災——自然臺風洪水災變、人禍——土地無限度受摧殘所造成,馬當局執政危機則不無人為操作出來的成分。試舉一例,劉兆玄表示“內閣”將大幅改組之后,民進黨竟然聲言“目前劉內閣形同‘看守內閣’……拖延兩個星期改組,將是救災工作最大的障礙”。
上述言論出自民進黨文宣部主任之口,說明民進黨果然人才濟濟,不乏文宣高手。然而,“內閣”必須在總辭之后才是一般所說的“看守內閣”,就臺灣“憲法”精神及實踐而言,“內閣”總辭的時機是在新任“總統”就職前或新“國會”改選后就職前;在未具總辭前提下,“內閣”不定期改組不論幅度大小乃民主憲政常態,改組之前怎能稱為“看守內閣”?
由此可見,不論執政或在野,民進黨始終不改民粹本色,尤其是曾經8年執政之后下臺成為在野黨,更趨于極端保守的民粹主義。如民進黨所稱,改組之前的“內閣”即為“看守內閣”,除了挑起臺灣人民對“內閣”的不信任感之外,委實不無操作“言論暴力”以癱瘓“內閣”的意圖;進一步說,民進黨見獵心喜,蓄勢對劉“內閣”制造“墻倒眾人推”的氛圍。
社論說,做為馬英九所領導的執政團隊,“劉內閣”是政策的推動者,也是緊急事件的處斷者,同時更是被檢討者、被批判者。“做到流汗被嫌到流涎”,馬當局之于“八八水災”的搶救或許稍有錯失黃金時間,也因災區遍布各處死傷慘重,災害搶救乃至災后重建困難難免有被檢討之處,但紛至沓來的檢討聲浪豈無雞蛋里挑骨頭的過激情緒?
有批評者喜歡拿“九二一大地震”和“八八水災”之救災做比較,指斥馬當局不如陳水扁當局。殊不知,1999年“九二一”震災發生后,遲至翌年12月始成立“災后重建推動委員會”,震災重建基金會也運作了10年才宣告解散,可見災害之搶救及重建并非立可見效。再就扁當局之于震災重建做切片檢查,可以被檢討的弊端甚至弊案又豈在少數?
社論指出,“八八水災”之后,馬英九幾乎無日不進災區,但允諾善后加上道歉和傾聽竟成為了解災情、慰問災民三部曲,意味馬英九對災后第一時間的搶救缺失不逃避也不卸責。但誠如俗話說:“看人挑擔不用力,自己挑擔壓斷脊。”除在野黨外,電視名嘴居然一夕之間都變成治水專家,說三道四,只有罵大街式的批評,少見善意的建言。話說回來,此際一味在馬當局前門灌水后門放火的批評者,應自問為救災做了什么?
(本文不代表中國臺灣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