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和他率領的國民黨大陸訪問團全體成員,并同吳伯雄舉行會談。
你好臺灣網今天發表評論指出,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第二次“胡吳會”后的記者會上,曾用“雙贏”之旅來形容此次大陸行。“雙贏”說多了似乎會有視覺疲勞,但做到了實至名歸就不怕多說。在吳伯雄今天行將結束訪問返回臺灣之際,回顧他在大陸8天行程與收獲,就會發現“雙贏”之旅實至名歸,激動人心。
下面我們就來看“雙贏”贏在了什么地方?
第一點,政治互信增強。在兩岸關系一年來取得重大成果、逐步步入和平發展軌道之時,國共兩黨領導人每年見一次變成“很自然的事”,共同維護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繼續擱置爭議而非擴大和凸顯爭議,是為政治互信的增強和深化。國共兩黨政治互信的進一步增強和深化,必將對兩岸交流與人員往來產生更加積極和深遠的推動作用。
第二點,經濟互助深化。當在“胡吳會”上敲定今年下半年啟動商談兩岸經濟合作協議時,幾個大陸采購團正在臺灣或即將赴臺進行大規模采購。如果說大陸采購團是個別企業或產業的“及時雨”,那么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對于臺灣這樣一個外向型經濟體則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意義。可以說,面對國際經濟危機,兩岸經濟合作去年以來從宏觀到微觀、從靜態到動態多管齊下,兩岸經濟互補互助的格局在人們心中亦更加正面和生動。
第三點,文教互補凸顯。吳伯雄此行的一個主要目的是晉謁中山陵紀念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先生在大陸也享有崇高威望。兩岸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繼承和發揚孫中山先生的精神遺產以及共同的中華文化,對于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義重大,因此即將舉辦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以文教交流為主題絕非無矢之的。
誠如吳伯雄在31日接受大陸媒體聯合采訪時所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兩岸關系發展持續的成果向兩岸人民證明,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方向是正確的。”兩岸互信、互助、雙贏的歷史,對于當事人來說是個體命運的奮斗史,在其身后更廣闊的則是兩岸和平發展史、中華民族復興史,就讓我們“雙贏”做的比說的更多、更加激動人心吧!(倪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