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日前出席臺灣教授協會募款餐會時表示,馬當局兩年來快速“傾中”,讓社會不安。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今日刊載社評指出,當蔡英文又用“傾中”拿來形容馬當局的兩岸政策,代表曾經想要改變舊有民進黨政策路線只是做做樣子,實際上并沒有真正想要改變。民進黨走中間路線只是選舉時的權宜之計,等到選舉結束后就變回原形。
全文摘編如下:
蔡英文與蘇貞昌在新北市及臺北市長選舉期間,刻意避開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等兩岸議題,將選舉主軸定在城市治理,也就是一般所謂的中間路線。蔡英文甚至對外表示,民進黨日后若是重新執政,會延續“前朝的兩岸政策”。不過,這樣的中間路線在五市選舉后似乎就破功了。
蔡英文日前出席臺灣教授協會募款餐會時表示,馬當局兩年來快速“傾中”,讓社會不安,民進黨有責任與堅定立場,維護“臺灣主權”、尊嚴與安全;民進黨在下個階段,將討論未來對大陸要形塑什么樣的政策、什么樣的交往關系。蔡英文為何會在那么短的時間內,表達出前后立場完全背道而馳的說法呢?
在五市選舉期間,蔡英文深知光靠綠營的票無法當選,所以必須刻意避開民進黨兩岸議題的罩門,走中間路線來吸引中間或淺藍選民的選票。可是選完以后,已經不需要考量選票因素,再加上在具有深綠色彩的臺灣教授協會的募款餐會上,自然就必須回到原有立場。由此可見,走中間路線只是權宜之計,不代表路線真正的改變。
蔡英文的行事風格,似乎與陳水扁前后反覆的政策路線沒有太大的差別。陳水扁在2000年“總統”就職演說曾經表示要與大陸探討未來“一中”的問題,也曾經表示兩岸的“經濟統合”可以為“政治統合”創造條件。但是陳水扁卻也在面對臺灣人公共事務協會的會眾時,拋出“臺灣中國、一邊一國”的說法。前后差異如此之大,實在令人無所適從。
在臺灣教授協會的募款餐會上,蔡英文才剛說完,此次五市選舉,民進黨嘗試讓臺灣民主政治走向另一階段,著重政策、少談政治,也表示感到選民與支持者也能接受民進黨的此種轉變,接下來馬上把焦點轉到馬當局兩年來快速“傾中”,讓社會不安。不是說要多談政策、少談政治嗎?怎么馬上又把焦點放在政治議題上了呢?更何況快速“傾中”標準再哪里呢?
若是馬當局的兩岸政策真的是“傾中”,蔡英文表示要延續“前朝”的政策,不也就代表她也支持“傾中”政策嗎?民進黨不要前后不一,更不要隨便用“傾中”的說法來扣帽子。若是開放兩岸“三通”,或者是與大陸簽訂經濟合作協議,就是“傾中”,那全世界的“傾中”政權不知凡幾。民進黨不要動不動就祭出“傾中”的大帽子。
當蔡英文又用“傾中”拿來形容馬當局的兩岸政策,代表曾經想要改變舊有民進黨政策路線只是做做樣子,實際上并沒有真正想要改變。走中間路線只是選舉時的權宜之計,等到選舉結束后就會變回原形。只是臺灣還要在此種政治或意識形態的泥淖中打滾多久?臺灣真的還有時間在此無謂的議題上爭辯嗎?為了臺灣的未來,請民進黨針對政策提出建議,而不要再扣“傾中”的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