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今日透視集指出,隨著兩岸簽署ECFA的腳步愈來愈近,使得臺灣部分不樂見兩岸經濟整合的媒體與個人,紛紛引用不當之資訊,來反對兩岸經貿正常化之發展。為免一般民眾誤信上述不當資訊,因此有必要加以厘清。
核四“公投”促進會召集人陳麗貴日前表示,她對經濟議題比較陌生,為拍片她先以一個多月時間訪談學者與傳統產業的業者,原本以為傳統產業沒什么競爭力,面臨被淘汰,訪談后才發現這些不稱自己是傳統產業而稱為“民生產業”的中小企業,未來在訂下不公平規則(如簽署ECFA),產業會受到壓迫,擔心失去競爭力。
原本對經濟議題比較陌生的人士,經過一個多月的訪談,就能了解臺灣民生產業的競爭力為何,實在是令人大為佩服。不知那些經年累月投注心力在從事提升臺灣競爭力研究的專家學者,在得知陳麗貴的功力后,有何感想?是否會覺得他們過去所花的時間與精神都白費了呢?
更何況“原本以為傳統產業沒什么競爭力”的說法,就代表臺灣民生產業其實還是有相當的競爭力。既然有競爭力,就無需擔心外來競爭。臺灣民生產業即使不面對大陸業者的競爭,能避免與越南之相關業者的競爭嗎?若是不從品質與品牌來提升競爭力,終究無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存活。
親綠媒體與綠營人士不是口口聲聲要與東協國家簽訂FTA,難道與東協國家簽訂FTA就不會面臨與大陸簽訂ECFA后的競爭嗎?為什么同樣是FTA,卻有如此大的差別?另外若要與美國簽訂FTA,勢必要開放美國牛進口,親綠媒體與綠營人士為何又對開放美國牛政策大加撻伐呢?
透視集最后表示,相關反兩岸經貿的論述之所以充滿矛盾,主因是只問立場不問是非。只要從客觀的立場出發,充滿矛盾的論述自然就可以回歸到應有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