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島內外最新局勢變化,臺“國安會”正積極從“戰略層次”籌劃馬當局首次“政經兵推”,馬英九將以“三軍統帥”的身份參與演習并下達各種假想狀況,除驗證臺當局“府”、“院”領導指揮能力,更測試各“部會”緊急應變機制。
臺灣《聯合報》今天發表文章對此分析指出:政經兵推目的在測試當局的緊急應變能力,但陳水扁、馬英九兩個時代的想定設計,凸顯兩者“國安”思維的根本差異,更反應出藍綠殊異的執政風格。
文章說,基本上,陳水扁當局視大陸為最大危機來源,馬英九當局視對岸“是威脅也是機會”。前者認知是對立、沖突,后者積極尋求和解,尤其在“國防”、“外交”、兩岸三大領域作為,更看出差異性。
例如,陳水扁當局對兩岸采封閉政策,主張“決戰境外、烽火外交”,試圖從美國與大陸的矛盾沖突間找尋臺灣生存利益;反觀馬當局,策略上先突破兩岸僵局,“外交休兵”與“守勢國防”更是發源于此戰略思維。
文章說,兩岸沖突雖是臺灣的重大威脅,卻絕非唯一的威脅來源,例如金融風暴肆虐全球,臺灣蒙受沖擊應不下于2007年臺海危機,尤其臺灣是出口導向,受金融風暴沖擊更為強烈。又如臺灣油源真被切斷,政經恐將癱瘓,包括股市暴跌、民眾囤積物資、交通運輸大亂,不論陳水扁馬英九誰主政,能否因應此一亂局?
即使美國見慣大風大浪,遭逢恐怖攻擊仍措手不及,但即使有了“911”的教訓,甚至成立國土安全部,颶風卡翠納侵襲,新奧爾良竟淪為無政府狀態,顯見布什政府致力于國際反恐,忘了威脅與危機常常就在國內。
陳水扁當局“國安思維”在于防堵“中共威脅”,也可能忽略潛在危機,例如當年爆發SRAS,當局第一時間除譴責大陸政府,抗煞作為卻暴露應變能力不足。
文章最后說,如何以負責任態度處理“國家大政”,以更宏觀角度衡量評估潛在的危機,強化當局各種緊急應變能力,這才是執政者應有的健康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