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陸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等一行6人訪臺,打破了20年來兩岸農業單向交流局面。此行目的并非采購,而定位為“鄉村之旅”,深入鄉村與農民和農會直接交流,就生產、生活、拓銷、農會組織運作進行實地了解,并簽署備忘錄展開更多合作。
臺灣《旺報》29日發表社評表示,我們甚感鼓舞,在改善兩岸農民福祉的目標下,兩岸農業界秉持相互提攜的精神,今后經大陸農業當局安排,臺農與農會即可直接對大陸的三農問題發揮貢獻;同時,也可為局促的臺灣農業找到“第二春”。
大陸推動四個現代化進程上,工業與科技等取得巨大成就;農業方面成績雖沒那么亮麗,卻同等的作出了不懈努力。
工業與農業改革互相依托。農業改革賴機械、化學、基因、氣候、交通、物流等協助,得以事半功倍;工業改革有了充裕糧食及過剩勞力,得以滿足城市的胃口、平抑物價、提供就業及社會穩定。總之,在消滅饑餓﹐控制可耕地,壓抑通膨等工作上,大陸農業當局與農民的貢獻居功厥偉。
然而,相較一般城市居民所享的經濟成果來看,鄉村農民工的待遇趨向沒有城市那般優越。當全國經濟無論外貿、外匯、房市、汽車等空前大好創下世界第一記錄之時﹐大陸的農民反而成為社經發展的一大包袱。這種頭重腳輕的發展模式持續下去,不利于和諧社會的建立。
社評指出,無論是貫徹新的土地流轉政策,推廣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屬于真正農業性質非屬商銀的農村放貸與補貼體系,應加速進行,并廣邀臺農及其農會積極參與。
社評最后指出,最終理想境界是讓三農不再是中國發展的負荷,而是在兩岸農民共同灌溉下,將其轉成正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