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安保法案表決現場曾一度混亂
日本參議院于19日凌晨最后通過了安保法案,使這一廣受爭議的提案走完程序,成為日本法律。在外界仍在評估這一法案對地區形勢的影響時,共同社迅速設想了三種日本參戰的情形,這讓人想到,安保法不是促進地區和平、幫助日本避戰的法律,“戰爭”的可能性已在推動該法的日本政界及輿論界人士的頭腦中盤旋。
共同社提出的三種自衛隊參戰情形中,第二種是美軍和“C國”與在南海建設人工島礁的“B國”發生軍事沖突,日本自衛隊因向前者提供補給等“后方支持”,而卷入與“B國”的直接沖突。這里的“B國”顯然是指中國。
共同社設想的第三種情形點名針對了朝鮮,第一種情形則指向朝著與日澳聯合軍演的美軍艦只突然誤射魚雷的“A國”潛艇,日自衛隊當時斷然將該潛艇擊沉。
日本通過安保法案為地區格局注入了新的元素,代表了“改變現狀”的某種動向。日本主流媒體隨即設想了未來的血腥場面,這一系列觸動要比自民黨宣揚的更具有刺激性和冒險性。中國如果針鋒相對制定一個“海上安全法”,降低中國海軍使用武力的門檻,然后中國主流媒體設想與一個“與美國結盟”、并“與中國在東海存在島嶼爭端”的國家開戰,不知道日本人會作何感受?
隨著日本通過安保法案,中日發生軍事沖突的風險是否會因日本自衛隊“更敢動武”而增加了,日本政府有義務就輿論的這一猜測和擔心作出解釋。
安倍及其同僚應當清楚中國沒有懼怕日本自衛隊的理由,隨著中國繼續發展,中國軍隊在東海一旦發生沖突時形成對日優勢的把握會越來越高。從理性角度,我們認為東京刻意向中方發出軍事挑釁,對所有日本人尤其對日本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安保法案通過的過程伴隨了日本國內罕見的抗議浪潮,安倍政府的執政穩定性因此受到影響。這增加了我們理解新安保法案的維度,也讓我們傾向于認為,日本政府依據該法命令自衛隊與中國軍事對抗未必很容易下決心。
日本自衛隊因為新法而松了綁,它的活動區域理論上擴大到了全世界,在外動武,只要能自圓其說,就可向國會交待。日本戰后由于美國軍事占領及強制整治改造,70年沒再對外用兵,夾著尾巴做了和平國家。一些日本人對做這樣的和平國家慶幸,還有一些人感到憋屈,總想重振日本“國威”,令人擔心的是,安倍執政團隊就屬于后一個人群。
頂著壓力通過安保法,不斷對中韓說硬話,安倍該抖的“威風”應當說已經抖了,他或許下一步需要放低姿態,給地區局勢貢獻些實實在在的正能量了。
9月19日無疑是日本戰后重要的一天,假如東北亞未來重燃有日本參與的戰火,通過安保法的這一天將被視為那場未來戰禍倒計時的開始。我們極不愿意那樣的未來悲劇出現,希望安倍政府也真心不愿意它的到來。那么安倍除了拿出安保法案,他還需為證明該法案的確是為了和平目的而不斷采取行動,釋放建設性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