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5月8日,廢墟中的柏林炮火漸息,法西斯德國無條件投降。當和平的曙光終于普照歐洲大地,遙遠的東方戰火仍熾,負隅頑抗的日本法西斯仍在瘋狂地揮舞屠刀。
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經歷14年血與火的抗爭,進行了慘烈悲壯的無畏堅守,為捍衛國家主權和人類和平同侵略者進行著殊死決戰。
時代潮流滾滾向前,國際局勢風云變幻。這座歷史天際上的東方燈塔,穿越70年的時空依然璀璨奪目。
頑強堅守——國難當頭,一個古老的民族迸發出無窮的勇氣和力量。從“九一八”事變起,在長達14年的艱苦歲月中,中國軍民對日本法西斯的抵抗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20世紀30年代,歐洲大陸沉浸在一派太平盛景之際,而中國富庶發達的東北已遭日寇鐵蹄的踐踏。以“九一八”為標志,中華民族的抗戰烽火由此點燃,也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
“君乃松山客,素知凌風雪。風雪總無情,幸有耐寒節。”
這首贊頌抗戰勇士的詩作懸掛在東北抗日聯軍老戰士李在德家中,蒼勁的筆畫、悲壯的意境,時時勾起這位98歲老人對崢嶸歲月的追憶。
1931年,年僅14歲的李在德加入抗日宣傳隊,在三江平原頂風冒雪,揭露日本侵略者的各種罪行,號召人民奮起抵抗。“許多工人、農民、學生都受到宣傳活動影響,義無反顧投身抗日。”李在德回憶道。
抗聯戰士黃殿軍奮戰在林海雪原,忍饑挨凍,與日軍殊死搏斗,頭頂刀疤至今清晰可見。張恩亭和鄉親們為抗擊日軍建成的四座碉堡,依然屹立在華北大平原上。董濟民毅然放棄百貨店賬房先生的工作,加入義勇軍……
中華民族這個曾經沉睡的巨人在強敵面前挺立身軀,英勇奮戰。
“‘九一八’事變是法西斯主義企圖稱霸世界棋局中的關鍵落子。中國最早向世界發出了警報。”中央黨史研究室薛慶超教授說。
到20世紀30年代后期,一戰后形成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迅速瓦解,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國集團逐漸形成。至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東西方兩大主戰場正式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曾經不可一世的西方列強,在法西斯主義面前先是綏靖縱容、繼而不堪一擊。納粹德國對西歐的作戰僅用了44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號稱擁有“歐洲最大陸軍”的法國快速淪陷,英軍在損兵折將后退守本島。
而在世界的東方,一度被認為“堅持不了多久”的中國,不僅沒有崩潰,反而愈戰愈強。日軍以為10天可以拿下上海,中國軍隊堅守了3個月。日軍揚言3個月內戰勝中國,中國軍隊卻以艱苦卓絕的持久戰最終戰勝了日軍。
從平型關大捷到百團大戰,從臺兒莊戰役到長沙會戰,在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國共兩黨抗日將士共赴國難,并肩戰斗,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用血肉筑成的長城抵抗著侵略者,用巨大的犧牲消耗著敵寇。
初夏時節,法國岡城。二戰紀念館南京大屠殺展區,一張張觸目驚心的照片,一份份內容詳盡的史料,令來此參觀的人們神情凝重。
“當我們想添加二戰死亡人數資料時,發現中國是死亡人數第二多的國家,所以我們決定添加這方面內容。”紀念館館長斯特凡納·格里馬爾迪說,日本低估了中國的抵抗能力,經過年復一年的斗爭,中國軍民重創日軍,也付出巨大傷亡。
一寸江山一寸血。3500萬人的傷亡,感天動地。
中國人民用堅持不懈的頑強抵抗和無所畏懼的犧牲精神,贏得了世界正義力量的尊重與支持。正如時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所言,“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在他看來,“中國人民高度地表現了犧牲精神,是對其他盟國人民的一種鼓舞”。
二戰全面爆發后,特別是1941年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爆發后,蘇美英等國開始支援中國抗戰,中國也更多地參與到國際事務中。東方主戰場與歐洲、北非、太平洋等戰場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畫卷。
“中國抗戰推動了世界各國走向合作抗擊法西斯的歷史進程。此后,世界反法西斯主要大國逐漸走向聯盟,而這正是奪取這場戰爭勝利的關鍵所在。”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韓永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