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網報道,若要評選2014年十大國際政治事件,烏克蘭危機很容易拔得頭籌,且這一冷戰后突發的空前嚴重事件對俄、美這兩個大國關系的影響勢必延續至2015年,或將更久遠。
發端于2013年11月21日的烏克蘭首都基輔街頭抗議,在2014年的歲首演變為街頭騷亂,進而引發政權更迭,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被逼“跑路”?棺h者還沒來得及歡呼“勝利”,就眼睜睜地看著克里米亞選擇大踏步邁向“獨立”、繼而投入俄羅斯的懷抱!翱死锩讈喪伦儭鄙性诎l酵,烏克蘭東部又鬧起“獨立建國”,烏政府軍與當地民間武裝展開拉鋸戰,致使數千平民喪生、近百萬民眾無家可歸。原本好端端的烏克蘭,因國家內部政治對立,導致國家領土分裂,這恐怕是街頭抗議者始料未及的。
當基輔街頭的抗議者在2013年底不斷擴大聲勢之際,美國參議員、前總統競選人麥凱恩突如其來地前往烏克蘭,光天化日之下公然為示威抗議者打氣;在2014年11月21日烏克蘭慶!皬V場革命”一周年之時,美國副總統拜登又跑去“慶賀”。這折射出美國對烏克蘭危機卷入之深。與此同時,俄羅斯對于在家門口的烏克蘭發生的突變自始就沒有袖手旁觀,利用烏親俄勢力和民眾,深度介入,有力地影響著烏克蘭局勢的走向。美歐聯手對俄發起一波又一波的制裁與孤立,俄與西方關系陷入冷戰結束以來最低點,甚至充斥著“冷戰”的味道。
一年來,烏克蘭危機中玩家不少,各方的利益碰撞激烈,得失盤點之后卻未見真正的贏家。烏克蘭內部各派爭權奪利,你方唱罷我登場,表面上一時分出勝負,實則整個國家和廣大民眾利益嚴重受損。美歐與俄羅斯之間延續“冷戰”以來戰略擠壓與反擠壓的博弈,上演的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戲碼,并殃及所涉各方。
當今世界、當今時代,國內政治和國際政治的殘酷性在于追求你輸我贏的“零和”結果,最后所有的參與國往往全都得不償失。況且,“零和”結果往往可遇不可求,激烈博弈產生的短暫“零和”也許帶來新一輪更加殘酷的博弈。不幸中的萬幸是,烏克蘭危機各方對此也是有所領悟的,才會有了烏克蘭問題聯絡小組的會晤及《明斯克協議》,才會有了美俄之間“斗而不破”。畢竟,烏克蘭未來局勢如果走向“巴爾干化”,那么對任何一方均有害無益。
展望2015年,烏克蘭危機將會在摩擦與緩和交替中繼續演變。至于摩擦會否演變為長期沖突?緩和能否帶來長期和平?這些均取決于烏克蘭危機博弈各方的戰略選擇和實際操作。
首先,作為這場重大危機的內因,烏克蘭國內親歐與親俄勢力之間短期內難以達成和解,雙方的爭斗會不時碰出火花。烏克蘭政府拿不下離心離德的東部州,又不甘愿實行聯邦制,一心想靠攏歐盟和北約。又鑒于烏克蘭局勢極度不穩,俄羅斯態度強硬,歐盟和北約對于烏克蘭的愿望一時只好欲迎還拒。烏克蘭東部停火十分脆弱,東部無戰事的日子屈指可數。至少表面上看,波羅申科的日子著實不會好過。
其次,俄羅斯一方面會鞏固在克里米亞的存在,維持對烏克蘭局勢走向的干預手段和途徑,另一方面會尋求打破美歐制裁與孤立。普京在2014年度記者會上非常形象地將俄羅斯比喻為“好動的熊”,西方總想“用鏈子拴住俄羅斯熊”。這反映了普京和俄羅斯對于美歐對俄戰略意圖的深刻認識。烏克蘭就是美歐試圖精心打造的這樣一條“鏈子”,俄羅斯當然決不會束手就擒,繼續圍繞烏克蘭危機進行反制是必然的。與此同時,利用美歐在涉烏對俄問題上不完全同步的矛盾和差異,盡量拉住歐洲,并維持與美接觸,緩解俄羅斯面臨的戰略和經濟壓力,當是今后一段時間俄羅斯的政策選擇。
再次,美歐與俄羅斯深層次矛盾會時不時地表面化,美國利用當前俄羅斯經濟金融困境“落井下石”,進一步向俄施壓的可能性很大。日前,美國國務卿克里曾表示,如果普京繼續采取措施緩和緊張局面并遵守停火協議,則美歐可能在幾天或幾周之內取消制裁。話語未落,美國卻追加對俄制裁,同時增加對烏克蘭包括提供武器在內的一系列支持舉措。美國對俄軟硬兩手中,硬的一手近期只會加碼,不會輕易回撤。
倘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與俄羅斯的摩擦和沖突少一些、緩和與對話多一些,烏克蘭危機也許會從未來的國際政治事件單子中逐漸消失。然而,這恐是對烏克蘭局勢走向相當樂觀的估計了。(作者賈秀東,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