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新一輪談判于7月2日至15日在維也納舉行,各方代表都希望能在20日的最后期限前,完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制定。但隨著日期的臨近,圍繞核問題的談判也開始進入雙方分歧最大的深水區,究竟在20日談判能否達成實質性成果,引起了世人的廣泛關注。
核心障礙亟待突破
談判到目前為止出現僵局還是因為在幾個核心問題上雙方分歧較大,這包括伊朗堅持擁有鈾濃縮的權利,保留離心機的數量問題以及伊朗表示不涉及超越“核不擴散”條約的內容,如伊朗導彈計劃等不應列入談判內容等。
尤其在離心機的數量上面,伊朗想保留全部現有設備約1.9萬臺,并繼續擁有進行離心機研發的權利。西方只同意其保留約4000臺離心機,并要求限制其繼續研制。
伊朗外長扎里夫扎里夫2日接受法國《世界報》專訪時表示:“在核計劃上,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沒有什么好隱瞞的,但是我們也不會賤賣我們的新技術。”
此外,西方是否愿意以及何時解除對伊朗的制裁也是談判的核心所在。伊方認為,在多次讓步之后,就此問題西方不僅沒有讓步,反而在數輪談判中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這令伊方十分失望。
法國前任駐德黑蘭大使尼庫洛德認為,雙方僵持不下是不合時宜的,即便是一個不完善的協議,簽了也比不簽好,這樣可以緩和緊張的氣氛,繼續完善核計劃協議。這表達了談判各方急于想達成一個協議把問題推上解決之路的迫切心情。
各方不愿前功盡棄
由于伊朗核問題在去年達成的臨時協議讓談判各方看到了全面解決的曙光,而美國目前在中東面臨的棘手問題越來越多,如敘利亞危機和最近的伊拉克危機等,美國急于騰出手來收拾殘局,所以在伊核談判上如果能達到預期目標當然是最好的。
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說,本輪核談有可能取得成果,但是如果談判失敗,伊朗將會重新啟用過去的核政策。而20日之前的談判是否成功將對伊朗未來核政策走向甚至外交政策產生深遠影響。
本輪談判開始前,美國國務卿克里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文章,談及對談判前景的看法。克里表示,伊朗必須展現出“真誠的意愿”來回應國際社會正當的關切。
美國的兩難在于,一方面想在期限之前達成全面解決的協議,另一方面又認為伊朗的要求距離美國的條件相差甚遠,不足以讓美國與之達成最終協議。
但無論如何,如果核談判未能給出實質性的解決方案,伊朗的核政策有可能重回原點,這不光對美國等西方國家來說,是不可接受的損失,對全世界來說也是如此。因此,從核談判的影響來看,即使在最后期限前雙方沒有真正取得一致,也會延長談判時間或者是先簽訂一個過渡性的協議。
伊朗需要打破制裁
伊朗總統魯哈尼去年上臺后,積極向西方釋放希望緩和關系的信號,對核談的進展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究其根本,就是表達了伊朗民眾希望早日打破西方經濟制裁的強烈愿望。
伊朗外交部部長扎里夫近日甚至在網上表示:“伊朗有一個載入史冊的機會。”這充分說明了核談判對伊朗今后國家命運的影響之大以及談判的艱巨性前所未有。
如果此次全面協議能夠簽訂,其中必然會涉及較為詳細的對伊朗取消制裁的規定。伊朗的國內經濟和市場也將迎來空前的歷史機遇。
近期由于伊拉克的緊張局勢,石油價格在過去的幾周里出現了暴漲趨勢,盤中曾一度達到每桶110美元新高。伊朗石油部長贊格內此前曾呼吁在市場上“為伊拉克石油留出一個地方”。贊格內說,如果制裁取消,伊朗將把石油日產量提高到400萬桶。可見,伊朗已經做好增加其原油產量來彌補“可能伊拉克石油退出市場”的準備了。但這一切都要建立在西方取消對伊制裁的基礎之上。
總的來說,伊朗核談判如果能在本月取得突破,不論是對伊朗本國,西方國家,甚至整個中東地區的安全與穩定,以及世界核不擴散運動都將產生巨大而深遠的正面影響。但談判要取得一個令各方都滿意的實質成果,還需各方本著相互信任與和解的心態,做出必要的妥協,向著有利的大方向邁進。(文/余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