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學者》網站2月15日報道,原題:《弱者如何贏得戰爭:中國版》。
亞洲觀察家有時會爭辯說,中國無法在軍事上與美國及其盟國媲美。有人將矛頭指向中國的硬件,聲稱它比美國落后幾十年。其他評論家只是看看原始預算數字。由于美國的軍事開支超過X個國家的總和,他們就說美國在可預見的未來都是“頭號”國家。
事實上,戰略理論鼻祖克勞塞維茨認為,利用三個方法,一個較弱的競爭對手能夠戰勝更強的對手。它可以幾乎不費一兵一卒做到這一點,而且不會過度破壞地區或全球秩序。
文章稱,第一個方法是,一個較弱的競爭者可以使對手無法進行戰斗。它可以弄垮對手的軍隊或者推翻對手的政權,從而贏得主宰條款的權利。事實上,沒有哪個理智的政府熱衷于武裝沖突的代價、艱辛和純粹的不確定性。沒有人想要戰爭,北京也幾乎不想。不過,中國理應建立一支能夠擊敗它很有可能要面對的最大盟國隊伍的海上力量。
文章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有能力集中所有力量跟一小部分美國武裝部隊抗爭。美國的武裝部隊分散在全球各地執行著各種任務,這點無需多說。按理說解放軍總體而言較弱一些,但他們由于能夠集中力量所以可能更強大。
關于第二個方法,克勞塞維茨指出,一個競爭對手如果能夠讓對方相信后者根本贏不了,那他就有可能獲勝。戰略家基辛格指出,一個競爭對手可以通過顯示強大的能力,展示出使用它們的決心,并讓對手相信在某些情況下他的確會使用它們,那么他就可以遏制對手。
文章稱,威懾力是力量、意志以及對手相信其力量和意志的產物。如果對手足夠印象深刻,他將避免采取美國想要阻止的行動。同理,如果美國實際上拿槍指著競爭對手,并且如果他認為美國會扣動扳機,那么他就很有可能采取美國希望他采取的積極行動。
第三,克勞塞維茨認為,一個競爭對手如果讓對手相信,即使后者能夠獲勝,為獲勝而付出的代價也是他自身所不能接受的,那么這個競爭對手就有可能占上風。克勞塞維茨指出,政治目標的價值決定了戰斗人員為實現該目標而付出的努力的規模和持續時間。它決定了作戰人員為了這一努力而付出多少條生命,多少國家財富,多少其他的資源——以及花費多長時間。
文章認為,通過投放令人印象深刻的反介入能力,解放軍可以試圖讓華盛頓相信,有些目標——包括捍衛像日本這樣的盟友——是不值得付出這么大代價的。它可以嘗試讓美國領導人感到心灰意冷,讓他們相信,美國及其盟友在亞洲有爭議的區域內是不會占上風的。如果一切都失敗了,它可能希望使自己在當地占據優勢足夠長的時間,以實現其作戰和戰略目標。
文章說,無需重申,美國是一個海洋國家,依賴于它的海軍、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來維持在世界上的地位。實際上,北京可以問問美國總統奧巴馬,或者問問無論哪個白宮主人:你們與日本或者菲律賓結盟值得你們損失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賴以維繼的太平洋艦隊的主要力量嗎?
文章稱,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所以,政府不要因為中國在國防開支或者軍事技術或者其他力量指標方面落后于美國就心懷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