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有一張表格:1936年底世界各大國陸軍力量比較。
它令我萬分吃驚。當時中國陸軍220萬人,世界第一;日本陸軍25萬人,世界第八。此時距七七事變僅差半年多一點。
半年以后,世界第一幾乎亡于世界第八。
再往前翻。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火燒圓明園用了多少兵力?英軍18 000人,法軍7200人。區區二萬五千人長驅直入一泱泱大國首都殺人放火,迫其皇帝天不亮就倉皇出逃“北狩熱河”,這恐怕在世界戰爭史上也算一項紀錄。
1900年,英、法、德、俄、美、日、奧、意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國家倒是不少,拼湊起來的兵力卻不足兩萬人。雖然京畿一帶清軍不下十幾萬人,義和團拳民更有五六十萬之眾,但是仍然無法阻止北京陷落和賠款四萬萬五千萬兩白銀。以二萬人索取四萬萬五千萬兩白銀,這或許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又一項紀錄。
我們聲討帝國主義的兇殘及其侵略成性、掠奪成性、喋血成性,我們詛咒舊中國統治者的腐敗、卑躬屈膝、喪權辱國,為那部屈辱史我們長嘆不已、揮淚不已、心潮澎湃不已,但這還遠遠不夠。戰爭是從來不講道理的,不一定誰有理誰就得勝。戰爭最講究實力。義和團雖數十萬之眾,但以引魂旌、雷火扇、陰陽瓶、如意鉤等八寶什物和八國聯軍的毛瑟槍對陣,仍是以卵擊石。如果誰人多兵多誰就得勝,恐怕中國早已無敵于天下。
無先進武備無法一戰,有先進武備勝利便唾手可得了么?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7335噸的鐵甲艦定遠、鎮遠是亞洲最具威力的海戰利器,大清陸軍之毛瑟槍、克虜伯炮也絕不劣于日軍的山田槍和日制野炮,為何反倒敗得更慘?抗日戰爭爆發時,中國陸軍主力步兵師裝備步槍6127支、輕機槍254挺、重機槍75挺、迫擊炮24門、步兵炮24門、野炮36門,堪稱當時的世界水平,不也仍然一潰千里?
勝利如果僅僅是人力與物力的算術和,舊中國的軍事何至敗得如此之慘。
自戰爭誕生出軍人這種職業,它就不是為了承受失敗的。軍人生來為戰勝。但戰爭法則如鋼鐵一般冰冷。戰場的榮辱不是軍人的選擇,而是戰爭的選擇。一支平素慕于虛榮而荒于訓練、精于應付而疏于戰備的軍隊,一支無危機感無緊迫感的軍隊,一支沒有軍人枕戈待旦的軍隊,兵力再多、裝備再好,也無有不敗。
人民解放軍中有一位在戰爭年代打出傳奇色彩的名將粟裕。人們皆知其輝煌戰績,卻鮮知他為勝利付出的心血。他終生不會打牌下棋,不會喝酒跳舞,一輩子最大的愛好就是觀地形、看地圖。勝利了,進城了,在繁華的大街上別人逛商店看商品,他卻琢磨這個街區怎樣攻占,那個要點如何固守。和平生活持續幾十年,每晚就寢前他都將衣服鞋襪仔細放好,一旦有事可隨手摸到;生命垂危之時靠別人幫助穿衣服了,他還要按照軍人要求,把襯衣、毛衣整整齊齊地扎進褲腰。
人民解放軍中還有一位一生未經歷戰爭,卻一生為未來戰爭準備不已的蘇寧。古人形容常備不懈是“枕戈待旦”,蘇寧從軍23載,23載他都枕著疊放軍裝的梆硬的包袱皮。別人整晚整晚聊天看電視,進餐廳歌舞廳,他整晚整晚縮在簡陋的小屋里,泡方便面就咸菜鉆研軍事學術,點半截蠟燭研究高技術戰爭。
人要有點精神,軍人最寶貴的精神就是勝利精神。除去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這樣的軍人是國家和民族的無價之寶。從大將粟裕到少校蘇寧,沒有這樣的軍人,我們到哪里去發掘人民軍隊過去制勝的精髓,和未來決勝的根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這樣一批人為之獻身,怎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軍人皆夢求勝利,卻不是所有人都舍得為勝利付出代價,也不是所有人都舍得為勝利燃燒自己的生命。這就是為什么勝利的給予總是那么吝嗇,為什么從古至今,勝利從來偏愛千錘百煉的軍隊和千錘百煉的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