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6月25日文章,原題:冷戰并未結束,只是以新形式出現 冷戰通常被當作歷史話題提起。然而,它并未終結,而是進行了重新組合。今天是喬治·奧威爾的生日,他于1945年廣島和長崎遭原子彈轟炸后發表文章,創造出“冷戰”一詞。他擔心由于核武器出現,國家變得無敵,而且會處于永久性“冷戰”中。
今天,俄美分別支持敘利亞戰爭中的不同派別。盡管世界的目光集中在敘利亞,新冷戰的震中卻逐漸東移。
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最近再次重申美國將在亞太地區增強軍事力量,被北京視為杜魯門時期遏制政策的再現。美國仍在繼續武裝和保護其冷戰盟友,如臺灣、韓國和日本。幸運的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不太可能發生,原因不僅僅在于核武器。正如美國前駐華大使洪博培等人認為的那樣,中國崛起使中美關系進入“相互確保經濟摧毀”的平衡。
我們處在冷戰之中。美國加強在亞太地區軍事力量并非解決之道。如果美國武裝干涉敘利亞也是如此。兩種情況下相同的問題是:之后該怎么辦?(作者保羅·萊特斯,伊文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