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正在失去中國武器市場”、“俄大規模對華武器出口時代已經結束了”……最近一段時間,俄羅斯武器出口部門以及俄媒體不斷發出類似的聲音。來自俄方的悲觀數據顯示,上世紀末中國在俄羅斯武器出口中的比重一度高達70%,今后可能下降到10%。作為兩個重要的武器合作伙伴,中國通過大量購買俄羅斯武器迅速提升了自己的裝備水平和技術能力,蘇-27、S-300等俄制武器在中國耳熟能詳。它也給俄羅斯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不僅讓曾經因缺乏訂單無法開工的俄軍火企業起死回生,也讓其有條件研制更先進的武器。然而隨著中國軍工技術的進步,中國開始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這讓俄羅斯感受到一定的壓力。在兩國的武器合作中,一種不一致的步調也越來越明顯:中國想要的,俄羅斯不愿賣;俄羅斯想賣的,中國不愿要。
“三年沒簽過大宗軍事合同”
在上周的珠海航展上,蘇霍伊集團展臺上播放著俄第五代戰機T-50的試飛視頻,此外沒有任何模型和相關資料。這與上次航展時該集團通過各種方式展示新試飛的蘇-35戰機的做法完全不同。有分析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蘇-35只是蘇-27戰機的改進型,采用的新技術相對較少;而T-50則大量集成俄羅斯新一代航空和電子技術。
與這一現象相呼應的,是俄羅斯近年對華武器出口的下降。俄《真理報》18日報道說,俄國防產品出口公司代表團團長謝爾蓋·科爾涅夫日前在珠海航展上表示,俄羅斯正在失去中國武器市場。近年來,俄羅斯向中國提供了280架蘇式戰斗機,這導致了市場飽和。俄羅斯軍事專家費拉季斯拉夫·舒雷金表示,近15年來中俄兩國在軍事領域合作密切,因此俄羅斯武器充滿了中國市場。而現在中國開始大力發展自己的軍工企業,俄羅斯已沒有更先進武器向中國出售。
數據的變化印證了俄方的擔憂。俄新社此前在報道中說,蘇聯解體后,中國進口的主要常規武器90%以上來自俄羅斯,中國進口占俄武器出口額的39%。然而,從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統計來看,2007年中國從俄羅斯購買的常規武器總量減少63%。俄新社今年初報道稱,俄國防出口公司預測與中國的軍事技術合作規模將進一步縮小,該公司總裁伊賽金說,在武器出口總量中,中國所占比重已下降到18%,今后有可能下降到15%。
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主任伊戈爾·科羅特琴科上月在俄《獨立軍事評論》周報撰文稱,俄大規模對華武器出口時代已經結束。他表示,俄總統梅德韋杰夫9月訪華期間,雙方沒有簽署軍事技術合作合同。俄總統助理普里霍季科也承認俄對華軍火出口規模下降的事實,并表示俄中在第三國市場上出現競爭。俄《生意人報》9月曾報道稱,自2007年以來,莫斯科與北京沒有簽訂過任何大宗軍事合同,也沒有商量過今后的合作計劃,只有零星的售后服務協議。
在減少進口的同時,中國也正成為國際媒體眼中世界武器市場的競爭者。印度《經濟時報》19日報道稱,中國正開始提供越來越多尖端而精密的戰機、導彈及其他裝備,逐漸成為俄羅斯等強大軍火出口國的競爭對手。中國發起的挑戰在上周珠海航展上已經展現出來,飛行員利用中國最新一代戰機殲-10進行了多次飛行表演,航展展廳中也滿是來自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各種實體模型。這凸顯中國在注重供應戰機的同時還注重培訓與售后服務。日本共同社報道稱,本次航展軍用產品展區“實際上成了中國的武器推銷會場”。
中國軍工業崛起甚至引起克里姆林宮的關注。俄“報紙網”今年7月報道說,俄總統辦公廳要求就中國武器出口問題展開調研,以找出中國出口商如何占領被俄看做“勢力范圍”的市場。俄《武器出口》雜志總編瓦西里耶夫說,克里姆林宮的這一動作表明,“俄羅斯開始把中國當成軍火市場上真正的競爭對手,即便不是現時對手,也是潛在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