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衛省和自衛隊消息人士日前透露,防衛省已決定把海上自衛隊的作戰潛艇從目前的16艘增至22艘。日本共同社分析稱,日海上自衛隊的防衛重心已由冷戰時期在北方圍堵蘇聯海軍,轉為構筑防范中國海軍的“西南壁壘”。
海上自衛隊重心向西南轉移
日本目前實施的防衛大綱于2004年12月制定,該大綱在提到中國時明確指出,“有必要關注其軍隊的現代化及海洋活動范圍的擴大”。共同社分析,鑒于發生日中撞船事件,預計在12月公布的新防衛大綱中必然提高對中國的警惕,將明確規定自衛隊潛艇數量為22艘。據稱,防衛省計劃通過推遲現役潛艇退役期的方式,分階段使數量增至22艘,加上兩艘訓練艇,全部數量將達24艘。
共同社還說,在冷戰時期,為了圍堵蘇聯海軍,海上自衛隊以封鎖宗谷、津輕、對馬三大海峽為重點,但隨著中國軍力的崛起,海上自衛隊的戰略重心已明顯向西南轉移。防衛省目前已經將西南諸島(編者注:日本所說的“西南諸島”,指日本九州以南、中國臺灣島以東的島嶼,包括中國擁有主權的釣魚島)視為圍堵中國海軍的防波堤,稱其為“西南壁壘”。
《澳大利亞人報》22日稱,日本擴大潛艇部隊,顯然是為了在與中國的島嶼和海權爭端中增強籌碼。該報分析,潛艇部隊擴編主要意圖有二:為應對中國正在積極建造的航母而未雨綢繆;加強監視頻繁出沒于日本周邊海域的中國潛艇。日本防衛省發言人在接受英國《簡氏防務周刊》采訪時說:“目前還未決定是否把潛艇部隊擴編寫入新的防衛大綱,但的確在考慮延長現役潛艇的服役期。” 該發言人對共同社關于潛艇數量增至22艘的報道,既沒有承認,也未否認。
日曾有世上惟一“水下航母”
1907年,日本從美國引進“霍蘭”級潛艇,開啟了該國的潛艇時代。到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的潛艇戰隊規模超過100艘,甚至還建造了當時最大的潛艇伊-400級,該艇滿載排水量達6500噸,可持續作戰4個月以上,作戰半徑能達到世界上任一海區角落。該艇能搭載3架M6A1“晴嵐”水上戰斗/轟炸機,因而有“水下航母”之稱。雖然當時德、英等國也進行過潛艇載機試驗,但將其成功列裝的只有日本,這足以顯示日本擁有的潛艇技術優勢。但由于戰術運用不當等因素,日軍潛艇在二戰時乏善可陳,反倒是美國潛艇給日本聯合艦隊以重創。
戰后,日本一度被禁止擁有潛艇等進攻性武器,但后來美國為了加強對蘇聯的圍堵,解除了對日本擁有潛艇的限制。1952年,日本海上自衛隊從美國租借了一級“小鯊魚”級潛艇,將其命名為“黑潮”號。日本戰后的潛艇發展由此起步,時至今日,日本平均每5年就推出一個新的潛艇型號。與此同時,日本潛艇的服役壽命也是最短的,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海上自衛隊基本保持每年服役一艘新艇、退役一艘舊艇的更新頻率,其潛艇平均服役期只有15年,相當于其他國家潛艇服役期的一半。
據美國全球安全組織網站資料,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作戰潛艇包括:兩艘最新型的“蒼龍”級、11艘“親潮”級、3艘“春潮”級。尤其是“蒼龍”級,去年和今年各服役1艘,目前還有4艘在建。該艇水下排水量4200噸,續航能力達6100海里(約合11297公里),最大潛深500米,某些數據甚至超過核潛艇。
《今日日本》新聞網站分析說,如果海上自衛隊的作戰潛艇擴編到22艘,將與中國形成1∶3的數量對比。不過,日本潛艇在靜音以及續航力等性能指標上更勝一籌,加之在日本近海,借岸基P-3C反潛巡邏機的幫助,足以有效反制中國潛艇。但也有日本網民跟帖說,中國的核潛艇以及精準的導彈攻擊,是日本難以擺脫的夢魘。(《青年參考》/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