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周刊》最新一期刊文《美國東盟峰會亞洲戰略明確》說,自去年新加坡峰會之后,已有將美國與東盟對話平臺機制化、常年化之勢,美欲借第二次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增強與東南亞區域接觸,進而維持在亞洲利益。
文章摘編如下:
剛剛在紐約舉行的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以其議程安排、規劃方向以及首腦宣示,彰顯去年新加坡峰會之后,已有將美國與東盟對話平臺機制化、常年化之勢,美國借此增強與東南亞區域接觸,進而維持在亞洲利益,亦將牽動中國與東南亞關系。但此次峰會獨缺印度尼西亞總統尤多約諾,印度尼西亞明年將為東盟輪值主席國,此番缺席或可為籌劃明年峰會而布局。
2007年時,正值美國與東盟建立合作關系三十周年,時任東盟輪值主席國新加坡借與美國良好互動關系,極力促進美國與東盟舉行峰會,以壯聲勢。但事與愿違,美國總統布什因伊拉克問題取消訪問新加坡以及與東盟的峰會,之后布什取消次年初在得克薩斯州農莊同東南亞領袖峰會。
直至去年,第一次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才趁亞太經合峰會在新加坡舉行之便得以落實。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此時進行第二次東盟—美國領導人會議,儼然已有確立常年會議之勢,從而將對話機制化。不久前東南亞部分國家與中國之間的南海主權之爭陡然升溫,與美國這一戰略布局不無關連。此次峰會亦委任專家探討發展雙方涵蓋經濟、政治、安全與技術援助等領域戰略伙伴關系機制,與東盟之前確立的十加三(中國、日本、韓國)戰略伙伴關系機制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