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長賴清德日前表示自己“親中愛臺”,就該事件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生洪鑫誠的評論文章指出,這番言論乍看之下與其綠色形象全然不符,藍營人士也接連站出來“打臉”,細想賴清德的“親中”言論,可以認為,這就是一種“親中的臺獨觀”!是賴清德玩的一場“文字游戲”。
評論摘編如下:
臺南市長賴清德日前表示自己“親中愛臺”,這番言論乍看之下與其綠色形象全然不符,頓時引來外界強烈質疑與嘲諷。尤其是在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表態與賴清德“親中”立場一致之后,藍營人士接連站出來“打臉”,拿出許多賴從前的“反中”、“抗中”言論做對照,紛紛稱其“史上最狂發夾彎”、“不當臺灣地區領導人可惜了”。
但問題在于,賴清德乃至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表態“親中”,真的如此不合邏輯嗎?賴清德在整個發言過程中用的是“臺灣”、“中國”,即“一邊一國”的說法;后又在受訪時指出,臺灣本來就要與中國和平相處,互相幫助,共創繁榮,“大陸應該親臺,臺灣應該親中”,達到和平目標。賴清德還聲稱,可惜大陸一直想統一臺灣,不去理會臺灣民意,也不愿放棄并吞臺灣,所以當然很多臺灣民眾都在反抗大陸的不理性。
這不就是一種“親中的臺獨觀”嗎?如果能夠同時實現“臺獨”和“親中”,難道不正是綠營在目前困境下最期待的結果嗎?當然由于現實政治中“臺獨”和“親中”根本上的矛盾,這必然是一種“親中而不得的臺獨觀”,而“親中不得”之下的反抗,便常常以“反中”的形式來表現。
所以賴清德并不是真的說了什么了不得的話,只是由于在臺灣的日常政治語匯中,綠的“臺獨”、“反中”和藍的“反臺獨”、“親中”已經成為一種符合常規和社會主流認知的光譜畫分。于是被視為深綠的政治人物,嘴里吐出“親中”這種本被認為應該是發自深藍人物的話語時,輿論嘩然、藍營憤而打臉,是很自然的事。
但只要深究賴清德到底說了什么,就可知焦點為何被模糊。因為“中國”一詞內涵豐富,當藍綠在說“中國”、在說“親中”的時候,當然是具有不同含義的。賴清德的“中國”,是臺灣的“他者”;而深藍的“中國”,與臺灣是分不開的。賴清德的“親中”,是“一邊一國”的“親中”,所以他可以說自己“親中還愛臺”;而深藍和統派團體的“親中”,親的是“大陸”,是會被賦予“一個中國”、“統一”想象的,所以宣稱要“反抗大陸吞并”的綠營人士,常常操作“賣臺”來攻擊藍營。
而今天問題的難解和吊詭之處,就在于中文語義的豐富性反而使“文字游戲”成為可能。綠營通過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來保留“主體性”色彩,進而一方面極力表現要與“政治上的中國”友好、和平的要求,一方面不斷切割臺灣與中國文化的關系。此種做法必是指向“臺獨”的,在大陸和藍營眼里也必然是“反中”的。
然而綠營又會在這種“親中而不得”的假象下,在臺灣社會醞釀被打壓的悲情意識。于是在臺灣目前這種政治氣氛下,今天賴清德和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說“親中”,藍營群起打臉的結果,反而可能造成社會以為綠營兩岸觀當真有變的誤解。
而最令人無奈的疑問恐怕是,打臉綠營固然解氣的國民黨,難道不應該鼓勵、歡迎民進黨在兩岸定位上真的來一個“發夾彎”嗎?(作者為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生)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