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藍綠支持者或中間選民都無法想象,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民意支持度竟然會在執政剛滿一周年,就掉落到谷底。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27日發表社評指出,蔡英文“溫和”的領導風格曾席卷全臺,帶領民進黨全面執政,尤其在年輕世代眼中,蔡英文所代表的是進步、溝通、民主的重要象征,短短一年滿意度竟直直落,豈不諷刺。
事實上,會造成蔡英文當前執政困境的最大原因,還是在于蔡英文本身及民進黨的言行不一:選前把政見及承諾說滿說好,執政后卻完全變樣,只看到綠營政客們搶位搶權的面目。
蔡英文當年以溫文儒雅的學者身份進入政壇,專業獲得民眾肯定,尤其她在民進黨潰不成軍的時候挺身而出,深獲綠營支持者感念,才可能在民進黨派系環伺之下,脫穎而出。
然而,面對政策推動的節節敗退,蔡英文現在成了“神隱少女”,連執政滿周年都不敢面對民眾,過去自詡為“最會溝通的當局”的蔡英文,卻躲著與小朋友取暖,失去與民對話的契機,也沒有展現領導人基本責任與勇氣的承擔。對照今昔,景況何等凄涼!
去年520上任后,一連串出臺的政策不是自相矛盾,不然就是爭議不斷,搞得連民進黨“立委”都直搖頭,認為諸多政策出發點不壞,但缺乏細膩的溝通與手腕,導致社會對立更形嚴重。
就以年金改革為例。依臺當局財政狀況,大多數民眾都同意應盡快修改軍公教的退休金,避免臺當局預算被吃垮,不利臺灣發展。然而,蔡英文信誓旦旦地保證,在推動改革之余,亦將保護退休人員利益,但民眾看到的是這個當局透過各種管道,不論是主其事者、綠營“立委”或民進黨黨工,無所不用其極地污蔑、打擊這些被改革對象的尊嚴,形容他們是“米蟲”或偷、搶、拐騙臺灣的錢,甚至還有“立委”威嚇他們,揚言“抗議越大刪越多”。
民進黨把過去指控國民黨的那一套政治斗爭方式,用在這些過去是公務體系骨干、本應得到臺當局照顧的長者身上,他們當然受不了被民進黨抹黑成社會包袱,才會發起多次示威以表達不滿情緒。
其次,誰不知道民進黨利用一群激進學生在2014年發動的“太陽花反服貿運動”的機會,徹底打垮國民黨而完全執政。民進黨的理由是因馬當局“傾中賣臺”,把整籃子的臺灣經濟“鎖”在中國大陸市場,將危害“臺灣安全”,因此必須讓國民黨下臺。
暫且不論太陽花學運對臺灣民主政治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民進黨執政后的轉變,讓人不禁感嘆:政治真的是高明的騙術!過去明明批評馬當局的兩岸經貿協議傷害臺灣經濟,現在卻自豪兩岸經貿在蔡英文主政下,表現優于馬當局,民進黨甚至還形容為“臺灣經濟正在起飛”。這些長年在媒體灌輸“恐中”、“反中”錯誤訊息的民進黨黨工,還引述瑞士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報告”,表示臺灣在蔡英文帶領下,有了長足進步,卻忘記這份調查是在馬當局執政的最后幾個月所做的,等于自打嘴巴。
民進黨這種“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戲碼實在太多了。就以兩岸經貿依存度來看,真相是在陳水扁時代,臺灣到大陸及港澳三地的出口比重,從2000年的24%,攀升到2007年的41%;而馬英九執政的8年時間,大部分在39%及40%左右,顯見民進黨對馬當局的指控毫無根據。甚至在馬英九的最后一年任期,臺灣對大陸經貿依賴度降到2000年來的最低點,可見得馬當局拓展臺灣對外經貿市場的成果已發酵。
最后,與臺海交流關系密切的兩岸直航,也是民眾早已忘記的議題。民進黨過去批評馬當局推動的兩岸直航是“木馬屠城”,現在反而自夸是奠基于蔡英文為陸委會主委的“小三通”,更不用說當時還要爭取更多航班到南部的綠營縣市。
如果說馬當局8年的兩岸政策是不利于臺灣的,那蔡當局不是該一上臺就全面檢討、甚至禁止嗎?好比應該即刻終止馬當局與對岸簽署的23項協議,就像特朗普的第一道行政命令就廢除美國加入TPP一樣,蔡當局怎能一邊享受前任的努力,一邊批評前任人呢?如此言行,如何取信于民?
針對低迷的民意支持度,蔡英文說“我不是為民調做事”。這句話不完全錯,但口出此言,只證明了她還不知道施政的問題所在。民眾不反對改革,也希望套碗發展能更進步,但只盼望執政黨能以理性對話的方式,溫和推動各項政策。更重要的是,民眾期盼蔡英文,不該只堅持自己的意識形態,應以提出可行且務實的兩岸說帖,讓已冷凍多時的兩岸關系早日回暖,才不會連帶傷害臺灣。
想恢復民眾的信任及期待,蔡英文應好好反省這一年的錯誤,虛心與民對話,才能挽救自己的權威及政策說服力,因為民眾無法信任一個心口不一的領導人。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