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吳敦義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臺灣《中國時報》22日發表臺灣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邱師儀的評論指出,政黨要贏得選舉就需要兩只腳:民意與黨紀。現在國民黨才撿回黨紀這只腳,2018年“九合一”選舉是否能夠贏得民意,找回另一只腳,讓該黨正常走路,遂成關鍵。
評論摘編如下:
在臺灣,一個政黨無法在臺當局“行政部門”執政或至少在臺灣“立法部門”占多數席次,則這個政黨就不是有效政黨,與利益團體無異,因此政黨贏得選舉,會比自我標榜的“意識型態”與“光榮過去”來得重要。而政黨要贏得選舉就需要兩只腳:民意與黨紀。現在國民黨才撿回黨紀這只腳,2018年“九合一”選舉是否能夠贏得民意,找回另一只腳,讓該黨正常走路,遂成關鍵。
不僅國民黨,其實民進黨這幾年來都未必注意到臺灣選民意識的質變。民進黨收割“太陽花學運”的果實,然而藍綠的分歧漸漸地已不再是傳統的“統獨”或者臺灣民眾認同這么簡單而已。對于20-35歲的選民來說,“獨”并不是問題所在,而是“獨”的背后所反映出對于言論自由與人權價值的“習慣”。
民進黨一直以來的死角,就是以為臺灣學生“反中”等于“反大陸經濟”。對于35-50歲的選民來說,低薪與高房價是營造整體少子化癥狀的污染源,倒不是他們多喜歡民進黨,而是這些年輕父母需要教育自己的孩子陳腐是不對的,所以他們寧愿投給慢一點陳腐的民進黨。
蔡英文上任以來,蔡英文本人的確還看不出陳腐的跡象,但蔡與她的文青策士走的“均貧路線”,果然贏得包括泛綠選民的全民負評,眾家民調不滿意度幾乎都是6成以上,急墜的趨勢就連“前瞻計劃”綁樁也遠水救不了近火。
吳敦義主席先不用看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2018的直轄市長選舉應順應幾個世界潮流:去政黨化、去精英化、不超過40歲的青年意識。且應避免從傳統媒體猜測民意,因為民意都盤根錯節在網絡里。(作者為臺灣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