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上臺執政后,隨著強行通過“勞基法”修正案,民進黨與時代力量的矛盾已是尖銳化和公開化。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時代力量當年以反服貿的“太陽花學運”發跡起家,并靠吸吮民進黨的奶水而獲得營養、從而壯大。但民進黨與時代力量之間的間隙早在今年初選舉期間已見端倪。民進黨當初大力培植時代力量,不過是煽動青年群體“反中反馬”,不料“養虎遺患”,時代力量由于沒有執政包袱,可以盡情地討好綠營支持者,反顯得民進黨當局左支右絀。
評論摘編如下:
政治圈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在臺灣政壇,民進黨和時代力量被視為“政治盟友”,但隨著最近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強行通過“勞基法”修正案,雙方的矛盾已是尖銳化和公開化。島內輿論甚至以“分手時刻”來形容這對“大綠”和“小綠”的緊張關系。
倘若泛綠陣營內訌不止,勢必影響民進黨2018年地方選舉。時代力量已揚言,屆時選舉必不會缺席,至少在“六市”都會推出市議員候選人,頗有與民進黨一較高下的意味。
俗話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欲藉兩年后縣市長選舉東山再起的國民黨不無得益。
眾所周知,時代力量當年以反服貿的“太陽花學運”發跡起家,并靠吸吮民進黨的奶水而獲得營養、從而壯大。選舉前民進黨和時代力量之所以沆瀣一氣、臭味相投,無非是骨子里充斥著“臺獨”思維,因而一拍即合。
在“立委”選舉中,時代力量在民進黨的扶持下更是贏得5席“立委”。相較之下,親民黨只奪得3席“立委”,老牌“臺獨黨”臺聯黨更是全軍覆沒。
但島內“臺獨”勢力并沒有因此銷聲匿跡,時代力量在接收了“臺獨”基本教義派、瓜分了民進黨選票及吸收了部分青年人的支持后,一躍成為繼民進黨和國民黨之后的“立法院”第三大黨。
其實,民進黨與時代力量之間的間隙早在今年初選舉期間已見端倪。當時國民黨元氣大傷,不少民進黨“立委”候選人本以為可以躺著選,不料與民進黨票源重疊的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選情大漲,分散了民進黨“立委”候選人的選票,令民進黨始料不及。但泛綠陣營為了營造團結氣氛,不讓國民黨大作文章,才未讓矛盾和分歧擺上臺面。
然而,“520”后民進黨晉身執政黨,時代力量則成為監督的在野黨,雙方角色不同,對重大政策議題的分歧也越來越大,在“一例一休”、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同性婚姻合法化等爭議問題的立場南轅北轍,互嗆叫罵,毫不避諱。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警告時代力量不要肆意抹黑,時代力量則回嗆“不是到‘立法院’當橡皮圖章”。
最近有民調顯示,時代力量在南部部分縣市的支持度已超越民進黨,令民進黨人相當擔憂兩年后的地方選舉恐遭遇時代力量強攻。這根本就是民進黨自作自受。它當初大力培植時代力量,不過是煽動青年群體“反中反馬”,不料“養虎遺患”,時代力量由于沒有執政包袱,可以盡情地討好綠營支持者,反顯得民進黨當局左支右絀。
民進黨上臺半年來,施政手法備受批評,加之泛綠內訌,整體政治氣氛有利國民黨。但在2018年地方選舉中,對民進黨失望的選票能否轉移到國民黨,還要看國民黨未來兩年的表現能否讓人耳目一新。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