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臺灣島內旅游業慘淡現狀,臺灣《中央日報》11日發表社評說,要想穩固與爭取大陸旅游市場,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善兩岸關系,而要改善兩岸關系,最根本的就是不要把大陸視為敵人,中國視為外國,只要有“兩岸一家親”的心態,公開宣示不搞“臺獨”,認同“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系立刻就會從緊張變為和緩,陸客必然會與日俱增,觀光旅游業自然也就會生意興隆。否則再怎么做,還是徒勞無功,只會讓臺灣越來越沒有希望!
社評摘編如下:
臺當局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日前指出,11月份陸客個人游大減將近4成,是520后最大跌幅;陸委會將配合臺當局“觀光局”,希望持續穩固跟爭取大陸旅游市場。表面看來,臺當局似乎已經注意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對陸客減少的真正原因卻避而不談,可以斷言,未來不只陸客會越來越少,整個觀光產業也會越來越慘。
依照臺當局“移民署”資料,從5月20日到12月6日為止,陸客入境總人數較去年減少35.5%,團客減少51.1%,自由行陸客則減少12%。以11月單月來看,總入境人數減少51.4%,較10月減少的50.4%,兩者差距不大;團客11月比去年同期減少59.1%,比10月減少68.1%有回升跡象;但個人游部份,11月比去年同期減少39.1%,10月則為減少23.6%,這也是520后,陸客個人游比去年同期減少最多的1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日到6日間的陸團人數,和去年同期比減少45.8%,但個人游仍減少39%。足見自由行陸客減少跡象越來越明顯,今年陸客總入境人數勢將大幅減少。
陸客銳減對臺灣究竟有什么影響?看數據不如舉些實例。
——由于陸客大量減少,光是臺中機場,立榮、華信等航空公司就有11條航線停班;以兩岸航線為主的復興航空,更不堪虧損,在上月宣布全面停航。
——游覽車業者估計,每天營收減少2000萬元(新臺幣,下同)以上,4000多輛專跑陸客團的游覽車,現在有八、九成在曬太陽,出車量只剩1/10。
——專做陸客生意的旅行社、飯店、民宿,已有數百家倒閉,歇業的更多,懇丁、花蓮飯店的住房率還不到2成。
——第一線導游與領隊的接團量減少將近7成,幾乎有一半的導游在放無薪假。
——各地夜市生意銳減,以往熱鬧的士林商圈甚至出現店面退租潮,高雄六合夜市更是空空蕩蕩,乏人問津。
——阿里山專賣陸客茶葉的店,以往每月有一兩千團陸客,現在不到1/3。
如此景況,對于那些原先高唱“陸客減少不是死會而是機會”、“陸客減少,觀光景點空氣比較好”的人,固然是一記重擊,對于觀光旅游業者和從業人員,更是苦不堪言,重點是,這樣的困境究竟要如何突破?問題要如何解決?
按照邱垂正的講法,陸委會將會持續關注陸客赴臺人數發展,也希望持續穩固跟爭取大陸旅游市場,開拓更多元市場,輔導產業轉型,及強化旅游品質。聽來不是沒有道理,但卻并未抓到問題的癥結。
以開拓更多元市場為例,民進黨當局把重點擺在東南亞國家旅客,但要華語導游轉型接東南亞客人,談何容易?光語言就是一大問題;何況臺灣既沒有足夠的清真認證餐廳、飯店,對于伊斯蘭文化更缺乏深入認識,如何能夠很快就填補陸客減少的缺口?
事實上,要想穩固與爭取大陸旅游市場,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善兩岸關系,而要改善兩岸關系,最根本的就是不要把大陸視為敵人,中國視為外國,只要有“兩岸一家親”的心態,公開宣示不搞“臺獨”,認同“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系立刻就會從緊張變為和緩,陸客必然會與日俱增,觀光旅游業自然也就會生意興隆。否則再怎么做,還是徒勞無功,只會讓臺灣越來越沒有希望!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