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兩蔣主政時代,10月25日是普天同慶的“臺灣光復節”。臺灣《中國時報》10月27日發表遠望雜志社社長林金源的評論說,李登輝、陳水扁之后,10月25日成為臺灣矛盾、糾結的一天。
“光復”之前必先有“淪陷”。如果接受1945年10月25日為“光復節”,就必會認定1895年的《馬關條約》使臺灣“淪陷”。乙未割臺之前,臺灣屬于中國領土。二戰之后,臺灣重回中國版圖,故稱為“光復”。所以慶祝光復節也代表認同中國,是以中國的立場看待臺灣歷史。
而島內的“臺獨派”卻有異于常人的歷史體驗。臺當局前副領導人呂秀蓮說,乙未割臺是“不幸中的大幸”,顯然綠營寧被日本統治也不想當中國人。既然如此,1895年的臺灣就沒有“淪陷”,而是找到“幸福歸宿”。1945年的“光復”反而是“獨”派眼中的“淪陷”。2013年10月臺南市教育局長鄭邦鎮就公開宣稱:“臺灣光復節是臺灣的再淪陷日”。
李、扁以來,臺灣“去中國化”的成績斐然,民眾對日本的好感和對大陸的惡感同步提升。從北到南,無數的日據時期建筑被細心呵護、重建,日本認同與軍國主義色彩十分強烈的神社、鳥居、武德殿、神風特攻隊遺址,堂而皇之巍峨豎立。反之,年代更久遠的清代建筑和古跡,卻得不到關愛眼神,姽、曹公圳、八堡圳加石門水庫,它們的意義與價值,不敵八田與一為日本帝國督造的嘉南大圳。
評論說,如果活在日據時代,呂秀蓮再優秀也進不了北一女;她和陳水扁、蔡英文再優秀也進不了臺大法律系。根據日本官方統計,單單日據前8年,臺灣就有1%人口被殺。當年日本還把排灣族人帶去英國博覽會“展示”,向西方列強證明自己也擁有殖民地。
馬關談判時,李鴻章說:臺灣人吸食鴉片,難治。伊藤說:日本會在臺灣馬上禁鴉片。事實是:日本據臺后,官方還制造、專賣鴉片,直到1944年才停止制造,1945年6月才結束專賣。
盡管日本帝國主義有種種劣跡,“獨”派還是認定只有日本才能帶給臺灣現代化。影響所及,臺灣社會媚日已達到是非不明、敵我不分的境界。1893年清代鐵路已筑到新竹地區,但新竹火車站卻選在2013年慶祝百歲生日。自己祖先的篳路藍縷,一文不值。侵略者的隨后建設,如同至寶。最不可思議的是,該慶;顒拥膮⑴c者許多都穿著和服,還邀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孫子當貴賓。北白川宮是當年征臺皇軍的總指揮。
對具民族意識者而言,臺灣已經再度淪陷。仇中、媚日氛圍徹底排除之日,才是臺灣的真光復。對“獨”派來說,脫離中國、回歸日本才是他們的真光復。一個光復兩樣情,一個光復各自表述。臺灣無可逃避,必須做出正確抉擇。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