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化大學政治學系特約講座教授陳一新8日在臺灣《旺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上個月召集“對外經貿戰略會談”,通過“新南向政策綱領”,表示新南向政策最重要行動準則之一就是促使新南向政策與兩岸關系相輔相成,為兩岸共創雙贏。令人好奇的是,兩岸關系自520起進入“冷和平”與“冷對抗”,僵局未解,又如何達成“兩岸善意互動及合作”,讓新南向政策與她的大陸政策并行不悖?
表面重視兩岸關系
從會談內容來看,顯示蔡英文的團隊表面上很重視兩岸關系,但實際上只是拿“兩岸善意互動及合作”做幌子而已。
事實上,從蔡英文就職演說到接受媒體專訪,以及與媒體茶敘的內容來看,針對對岸堅持的“九二共識”,不論未來兩岸情勢如何發展,蔡英文都不會給大陸一個滿意的答案,因為民進黨內部的一個最大共識就是,若是民進黨當局不能撐個4年,則顯示民進黨當局根本沒有資格與能力和對岸談判。
盡管蔡英文口口聲聲說要促成“兩岸善意互動及合作”,但她卻同時鼓勵民進黨當局官員、“立法委員”與智庫學者推動以臺灣名義“入聯”或參加國際組織。在兩岸正式溝通管道都已斷絕及雙方在“九二共識”議題上各有堅持的情況下,雙方又如何就相關領域的議題展開協商與對話?
蔡當局將新南向政策設定短、中、長期目標,惟從這些短、中、長期目標的內容觀之,不僅一再重復,而且滯礙難行。
至于蔡當局的新南向政策的十項行動準則,最多的就是口號,最欠缺的就是人才,最難做好的就是兩岸關系。
首先,準則的第一項“長期深耕,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第二項“適切定位臺灣在未來區域發展的角色,希望扮演創新者、分享者及服務者三種角色”、第五項“推動雙邊和多邊制度化合作”,以及第六項“規劃完整配套及有效管控風險”都是華而不實的口號,湊個十項整數而已。
其次,準則提到“推動軟實力、供應鏈、區域市場、人和人四大連結策略”、“充實并培育南向人才”、“善用民間組織及活力”,則突顯蔡當局推動新南向政策卻欠缺人才,而必須向借重民間組織。
第三,準則的第九項“兩岸善意互動及合作”則是蔡當局最弱的一環,當兩岸在“九二共識”議題上各有堅持時,兩岸連展開協商與對話等善意互動都不可能,遑論是合作?
第四,和新南向政策息息相關的是蔡英文當局力推的5大產業,包括綠能科技、“國防”產業、生技醫藥、亞洲硅谷和智慧機械。為了推動5大產業,民進黨將在“立法院”推出“策略性產業發展條例草案”,提供所需政策工具。
繞過大陸昧于現實
然而,就算臺灣5大產業或10大產業順利推動,且產品都是世界一流,但因臺灣未能進入《區域經濟合作伙伴協議》(RCEP),《跨太平洋伙伴協議》(TPP)更是遠在天邊的彩虹,可望而不可及,加上臺灣只有與新西蘭與新加坡簽訂自貿協議,勢將無法在大多數東南亞與南亞國家享有關稅減免,則即使有再好的產品也很難與這些國家競爭。
兩岸問題表面上是經濟問題,但實際上卻是政治問題。蔡英文當局若是天真地以為可以繞過大陸,推動新南向政策,就太昧于現實了。在兩岸無法善意互動及合作的情況下,新南向政策終究只是鏡花水月而已。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