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署名張景為的評論文章說,最近臺灣正太所謂的“獨派”大佬彷佛無所不在。張景為指出,隱身在幕后的他們,到底憑什么能對蔡當局形成這么大的影響力、甚至控制力?“獨派”對蔡當局的影響是被夸大了?還是另有外界不甚了然的內幕、玄機?值得重新深入研究,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政壇最近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突然之間,所謂的“獨派”大佬彷佛無所不在、威力無窮,不但可以逼迫蔡英文的高層人事如“閣揆”、“司法院長”,而且能夠影響蔡英文的重大政策如兩岸路線,于是,蔡英文被深綠、“獨派”大佬“綁架”之說,一時之間甚囂塵上。
是耶?非耶?得看用什么標準衡量,但原因與演變絕對值得好好探究,我們不妨把“獨派”、大佬分成兩個概念解析。就前者而言,大家都知道“臺獨”雖然是民進黨的兩大神主牌之一,但即使臺灣“解嚴”都過了30年的今天,在臺灣選戰標舉“臺獨”旗號的畢竟仍是極少數,甚至還被民進黨欲攻取臺灣地區領導人或縣市長等大位者視為票房毒藥(起碼也是瀉藥),能避就避或者巧言裝飾。
那么,何以選舉時閃避,到了選上執政后,“獨派”就能進化升級,不僅登堂入室,而且指天畫地起來了呢?這也許是臺灣這些年來社會民心的變化,增強了“獨派”的信心,也可能是“獨派”自認奪取政權有功,足以在蔡英文面前要求回饋。
但說到底,這兩個落差仍是值得所有政客、選民好好厘清的:一、為什么選戰時不能(敢)講“臺獨”,到了選上執政時,“獨派”大佬卻能擁有超乎邏輯的影響力?二、“獨派”為什么不在民主公開的選舉中,堂堂正正地推出自己的候選人?擁有強大而隱性力量的所謂“獨派”大佬,對于年輕一代的吸引力又在哪里?
就后者來說,一向講究公開競爭而且不怕斗爭、只有老大、沒有大佬的民進黨,什么時候竟然墮落到學起他們所批判、不屑的那個封建的國民黨,玩起大老政治來了?民進黨以前最愛嘲笑國民黨的宮廷文化,什么八大佬、統派大佬的,盡是些像唱京戲般耍政治身段,但曾幾何時,民進黨才剛自豪地掃掉了四大天王(后):呂、游、蘇、謝,如今卻又迎來了更神秘、更厲害的“獨派”大佬!
再把這兩個名詞合成“獨派”大佬,不禁要問,隱身在幕后的他們,到底憑什么能對蔡當局形成這么大的影響力、甚至控制力?比較多的說法是,“獨派”大佬是許多民進黨政治人物的“金主”,也有人說,他們從海外到島內、從過去黨外到現在民進黨,一直提供重要的“資源”。但不管是資財、組織上的供給影響,或是民進黨口中抽象的“對本土的犧牲貢獻、精神象征”,“獨派”對蔡當局的影響是被夸大了?還是另有外界不甚了然的內幕、玄機?值得重新深入研究,這一定會是媒體與政治、學術界新興的顯學。
好萊塢電影《異形》中,外星生物會先寄附在地球人身上,然后慢慢吸取養分長大,逐漸掌控宿主心智,最后穿破而出……“獨派”大佬如果過度干政、控政,擁其權卻不必科其責,如此權責不符、超脫監督,完全不合民主政治運作的常軌,難道不像電影中令人恐懼、隨時可能失控的異形?或許有人會說,“獨派”大佬是建言、為蔡英文進諫舉才,頂多只是個“藏鏡人”(編者注:藏鏡人,《金光布袋戲》虛擬人物,長年以面具遮掩面容。)罷了……但無論從大佬政治的不可取,到民主政治本應公開檢驗、權責相符來看,民意都有權確認到底是誰在執政,誰又是民眾該驅除的新異形!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