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國民黨中央與洪秀柱“各讓一步”,同意對比式民調占50%、支持度民調占50%,使國民黨可于下周舉行初選民調,不至于延遲。香港《大公報》6日發表評論指出,這幾個月來,國民黨初選一波三折,民進黨已嚴陣以待,如果國民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難產,對國民黨支持者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評論摘編如下:
國民黨中央6月5日終于與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參與者、“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達成初選民調的方式:對比式民調占50%、支持度民調占50%。如此國民黨本周可按既定時間表舉行民意調查。擾攘已久的國民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者”的人選可趨明朗。這幾個月來,國民黨初選一波三折:先是黨主席朱立倫、“立法院長”王金平、“副總統”吳敦義等強棒人物不愿角逐明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爾后洪秀柱“弄假成真”,成為黨內唯一參加初選的人,但又因初選民調比例問題而與黨中央產生分歧。島內政壇關于國民黨“卡洪”的傳言甚囂塵上。
比賽規則對比賽結果有重要影響,不同的規則會有不同的賽果。因此,洪秀柱在民調組合比例問題上與國民黨中央意見不同,并不奇怪。回顧國民黨以往遴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的方式各有不同。200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只有連戰通過十分之一的黨代表聯署門坎,當時國民黨規定,初選只有一人參選仍須辦理黨代表提名投票,且票數要過半。連戰以95%的得票率獲提名。200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連戰并無經過黨內初選而直接獲提名,主要是因為當年與親民黨協商共推“連宋配”。2008年和2012年兩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馬英九也是沒有經過黨內初選便獲提名。可見,國民黨推舉“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的方式并無形成慣例,雖然多是只有一人參加初選,但有時舉行初選投票,有時則直接推薦。初選形式不一,給今年的初選作業埋下了紛爭的導火線。
國民黨今年同樣只有一人進入初選,黨內設下“防磚條款”:民調須獲得3成支持度才能獲得提名。國民黨中央早前認為民調中“對比式”占85%、“支持度”占15%,但洪秀柱反對納入“對比式”。“對比式”即以洪秀柱與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蔡英文的對比民調,而“支持度”則僅以洪秀柱為支持度調查對象。其實,國民黨中央與洪秀柱各有道理:作為黨,當然是希望推出最有勝算的人蔘加,進行對比式民調最能看出與對手的差距;然而,由于兩黨的初選時程并不一致,今年民進黨較國民黨早完成提名作業,但倘若國民黨比民進黨早進行初選,那如何進行對比式民調?最重要的是,蔡英文知名度較高,洪秀柱遂認為,進行對比式民調對她不利。
6月5日國民黨中央與洪秀柱“各讓一步”,同意對比式民調占50%、支持度民調占50%,使國民黨可于下周舉行初選民調,不至于延遲。畢竟對手民進黨已嚴陣以待,如果國民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難產,對國民黨支持者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