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休閑農業發展較早,圖為南投縣的清境農場。
面向南部關注基層 團組少了卻更深入
2008年臺灣政黨輪替后,海協會海基會恢復制度性商談,同年臺當局開放大陸游客赴臺游;2009年兩岸全面實現“三通”、2011年陸客赴臺自由行正式啟動……兩岸交流交往出現前所未有的熱絡景象。期間不少大陸高層官員率團訪臺,在島內引起很大反響。而大陸訪臺團組先以廣泛聯誼為主,經濟合作是主菜,繼而更多地面向南部面向基層。隨著訪臺漸漸成為常態,他們訪臺灣的視角又有新的內容。
高層訪臺,從現象變常態
12月9日,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率團抵達臺北,從北到南展開為期8天的參訪行程。臺灣媒體評論指出,陳德銘訪臺,過程平和,民眾普遍友善并以禮相待,印證兩岸交流互動日益深化,增進了兩岸人民的彼此了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陸高層官員訪臺,始自海協會會長訪臺。2008年11月,陳云林率海協會協商代表團訪臺。這是1949年以來,大陸授權的層級最高的官員訪臺。相較今日,當時的氣氛大不同。兩會當年協商的主要議題包括貨運包機、海運直航、擴大周末包機直航以及研商建立兩岸食品安全通報機制等。這些事關民生的議題,兩岸期盼已久。然而,海協會代表團還沒到臺灣,綠營就聲稱要杯葛。代表團抵臺北,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帶綠營支持者將其困在酒店近8個小時。當時情景挺緊張,好在有驚無險簽訂了相關協議。
曾幾何時,在島內“匪諜”、“統戰”唯意識形態的社會氛圍中,大陸高官訪臺,在島內是敏感到碰不得的話題,曾經一次次被“抹紅”、“抹黑”。他們能入臺,本身就是兩岸關系的突破。隨著兩岸交流交往日益深入,隔閡和誤讀有所消散,在今日,這個話題已沒有了操弄臺灣社會的能量,不太可能發生圍堵酒店這樣的事情。當大陸高官訪臺從一種現象變成一種常態時,折射出的是兩岸關系的深刻變化。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