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短評文章,結合臺灣1994年教改大游行,評價日前結束的太陽花學運。短評指出,參與太陽花學運的大學生,是因教改而獲益的一代,展現了創意、思辨、表達多元及關注公共事務的能力,卻也看到他們逢中必反、缺乏論述與前瞻性的不負責任作為。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1994年410教改大游行即將屆滿20年,多個教育團體醞釀舉辦游行活動宣揚理念,支持和反對教師評鑒與考績合并者更是各擁立場,相互較勁。回顧當年大游行,催生了臺灣教育制度的重大改變,今年410前后,街頭依然鬧熱滾滾,景象卻是大不同。
臺灣民間團體1994年發起大游行活動,并成立410教改聯盟持續推動教改4項訴求:落實小班大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及制定“教育基本法”等,這些訴求后來成為教育改革的主軸,此次大游行也被視為臺灣教改的起點。
太陽花學運則是以非法占領“立法院”為起點,期間還一度違法強占“行政院”,學運訴求為反服貿,但卻沒有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方案,更無視于反服貿可能讓臺灣未來10年的經濟發展面臨困境。
參與太陽花學運的大學生,是因教改而獲益的一代,展現了創意、思辨、表達多元及關注公共事務的能力,卻也看到他們逢中必反、缺乏論述與前瞻性的不負責任作為。
學運退場后,就是破壞公務及法律責任的追究問題,論及學運的責任,被捧為神的太陽花學運總召集人林飛帆說:“這是‘政府’的責任”。原來,教改沒有教會學生“負責”!
部分學者將太陽花學運及教改連結,指稱教改失敗導致學用落差,年輕人焦慮看不見未來,所以走上街頭,但是反服貿削弱了臺灣競爭力,臺灣加入國際組織變阻礙重重時,反服貿的學生們,誰承擔臺灣的經濟發展停滯之責?誰為找不到工作、只有低廉22K月薪的年輕一代的未來負責呢?
當局恐怕已經無法再為你們負責了!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