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專門召開華山會議,希望能夠推動制定新的兩岸政策,目前已開三場,后續如何尚未可知。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專論文章指出,民進黨要想重新執政,必須徹底檢討失敗的原因,內中除了黑金腐敗,無論是“臺獨”問題還是經濟議題,都與其兩岸政策有密切關系。民進黨應該認識到,民生變化民意也會變化,從而下決心以臺灣百姓的福祉為重,卸下包袱,推動進一步轉型,若非如此,民進黨2016年的“最后一哩”路,恐怕仍然何其遙遠。
全文摘編如下:
臺灣民進黨黨內歷來派系很多,盡管彼此互相掣肘,但是面對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各派系達成了高度共識,那就是必須要有新的兩岸政策。為此,民進黨專門召開華山會議,希望能夠推動制定新的兩岸政策,目前已開三場,后續如何尚未可知。
20多年來政黨競選成為影響臺灣政治發展和政黨實力的重要因素,每逢選舉,便民粹泛濫,嚴重撕裂社會,此中民進黨難咎其責。這一次,民進黨在準備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開始面對現實,認真考慮制定新的兩岸政策,是一種識時務,也是一種進步。
翻開民進黨執政的歷史,2000年民進黨第一次執政,由于國民黨的分裂,陳水扁和呂秀蓮以39.3%的得票率當選;2004年,由于3.19槍擊案的影響,陳呂以51.11%的微弱多數當選。執政8年的民進黨,推行民粹主義,藍綠尖銳對立導致政局動蕩,又因為經濟增速放緩加劇民生痛苦,同時陳水扁的黑金腐敗,以及推動急獨引發兩岸關系緊張也失去美國的支持,皆為民進黨敗選的原因。2012年民進黨更因為試圖以“臺灣共識”取代“九二共識”,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敗在“最后一哩”上。
民進黨要想重新執政,必須徹底檢討失敗的原因,內中除了黑金腐敗,無論是“臺獨”問題還是經濟議題,都與其兩岸政策有密切關系。現實是,反對“臺獨”是大陸的底線,絲毫沒有松動的可能,美國政府也一再重申其一個中國的政策。同時,如果沒有兩岸和平發展和大陸的合作及輸送的紅利,臺灣經濟仍然會是個大問題。
這些年兩岸和平發展推動臺灣經濟發展,臺灣百姓受益的事實終于使民進黨明白,沒有新的兩岸政策則得不到多數臺灣百姓的支持,因此民進黨近來力圖做出改變,消除臺灣百姓的疑慮以爭取選票。這一點如果做不到,即使民進黨因某某原因僥幸上臺,也可能因為搞不好經濟再被百姓選下臺。臺灣百姓的福祉,依存于兩岸和平發展之中,民進黨對此無法不正視。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