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公報》23日發表評論指出,臺當局承認“九二共識”,以此為兩岸交往的政治基礎,則應認真貫徹“九二共識”之精神,把兩岸和平統一作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終目標。期待臺當局能站在全民族發展的高度、以更遠大的目光、更豐富的智慧、更堅毅的勇氣,積極加入到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
評論摘編如下:
據臺媒報道,海協會前常務副會長唐樹備最近接受傳媒采訪時指出,“九二共識”的核心精神就是“一個中國”,終極目標就是兩岸努力追求國家統一,雖然統一還需要時間,但這個方向是肯定的。他又認為,假如兩岸“無限期不統一”,就是違背了“九二共識”的原則。
作為當年兩岸達成“九二共識”的直接參與者和見證者,唐樹備的觀點精準扼要,寥寥幾語就點出了“九二共識”的精髓:兩岸不僅要在一個中國原則上達成更清晰的共識,更要共同努力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國民黨于2008年5月重新上臺后,堅持“九二共識”,兩岸關系才得以破冰回暖,但對于“兩岸和平統一”議題,臺當局始終回避,并拋出“不統、不獨、不武”的推托之詞。
“九二共識”指1992年11月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問題所達成、以口頭方式表達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目的在于確定兩岸兩會協商屬于中國內部事務,絕非國與國之間的談判。兩會當時最后達成共識的版本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臺當局既然已承認“九二共識”,以此作為兩岸交往的政治基礎,則應認真貫徹“九二共識”的精神,把兩岸和平統一作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終目標。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1949年以來,大陸和臺灣盡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世紀40年代中后期中國內戰遺留并延續的政治對立,這沒有改變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兩岸實現和平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誠然,從兩岸目前的形勢來看,兩岸和平統一時機還未成熟,但這并不等于就要放棄和平統一的目標。
臺當局曾于1990年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國統會)”,旨在主導兩岸關系的發展,來年還通過了“國家統一綱領(國統綱領)”,訂出兩岸統一的近、中、遠程三階段:近程為交流互惠階段;中程為互信合作階段,兩岸應建立對等的溝通管道,開放“三通”,推動兩岸高層人士互訪;遠程為協商統一階段,成立兩岸統一協商機構。但2006年奉行“臺獨”路線的陳水扁不顧各方反對,強行終止“國統會”運作。臺至今仍未恢復“國統會”運作。
大陸積極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有利于兩岸同胞加強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于兩岸積累互信、解決爭議,更為兩岸和平統一奠定物質與精神基礎。期待臺當局能站在全民族發展的高度、以更遠大的目光、更豐富的智慧、更堅毅的勇氣,積極加入到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