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蕭萬長日前在一場論壇演講中,直指臺灣正陷入內耗空轉的惡性循環,激起產官學界的強烈共鳴。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內耗的痛苦已經不是“執政”黨的痛苦,而是全體民眾的痛苦。打開臺灣的出路,要從停止內耗做起,停止內耗第一步要從“朝野”對話始,這是全體民眾的心聲,也是對“朝野”兩黨最深切的期盼和呼吁。
評論摘編如下:
前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蕭萬長日前在一場論壇演講中,直指臺灣正陷入內耗空轉的惡性循環,激起產官學界的強烈共鳴。事實上,蕭萬長并非發人先聲,“內耗”早就是臺灣政壇的流行語,遺憾的是,盡管眼見臺灣競爭力一路在螺旋下滑,手握權力與資源的朝野政治領袖,卻依舊無休止地讓內耗惡化,以期搏取下一次的“執政”機會,我們真的擔憂,在這場內耗的贏家還未判定之前,臺灣已先淪為最大的輸家。
民主最重要的內涵就是對權力的約束和限制,效率是民主必須付出的基本成本。但如果監督制衡被無限上綱,抵制癱瘓凌駕協商對話,導致治理一事無成,其惡果不僅是戕害經濟發展的動能,摧毀民眾對民主體制的信賴,更嚴重的會讓整體社會氛圍普遍彌漫焦慮與不滿,最終就是驅使臺灣進一步向下沉淪。
“沒有內部團結,臺灣不會安定,朝野政黨應理性合作,停止對抗,恢復臺灣元氣。”這段話是民進黨前主席、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蔡英文在年初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講的話,盡管她在4年黨主席任期,始終拒絕朝野對話,畢竟了解民主政治的真諦。抗爭容或是民主的必要手段,卻不是目的。選舉結束,民進黨主席更迭,新任主席蘇貞昌迄無打開對話之窗的跡象,“立法院”以空轉卡住385項法案結束會期,蘇貞昌竟舉行“慶功宴”,民進黨的歡慶其實正凸顯臺灣民眾的真實痛苦,而這個痛苦似乎還要繼續,誰還能忍受!
“立法院長”王金平感慨政治力介入讓生技業者卻步,作為曾經破天荒領銜提案通過生技創投條例的“國會”議長,其眼界應該更高于生技業,臺灣產業經濟已經在無效率的“國會”議事文化下停滯久矣,王金平必須思考為什么他領導的“國會”竟成為臺灣內耗的指標?
臺灣是一個民間活力無限的社會,臺灣曾經創造舉世稱羨的經濟奇跡,全球競爭力一路追趕,去年曾經創下第6名的成績,高興不過一年,今年立刻下滑一名。富裕后的臺灣其實整體而言危機感依舊深重,特別是來自民間的警醒與呼吁,不斷成為催促當局加速轉型腳步的動力;然而,曾幾何時,這樣的呼吁愈來愈像投入深井的石子,波瀾不興。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