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民進黨主席選舉,蘇貞昌被被外界視為唯一“有意義”候選人,但他不僅未提出像樣的敗選檢討,也聽不到稍具可行性或有論辯意義的兩岸論述。臺灣《中國時報》15日刊載評論指出,3場辯論會簡直歹戲拖棚,令人不忍卒睹。蘇貞昌回避爭議話題,顯然與蘇認為無須與其它4人鏖戰的戰術有關。但臨事未決且求全的個性,往往讓他錯失先機,貽誤戎機;這從此次的黨主席辯論中,同樣可見端倪。
評論摘編如下:
在昔日頭角崢嶸的美麗島辯護律師群里,陳水扁無疑是最具群眾魅力的超級巨星;而蘇貞昌,頂著卓越的北縣政績與鮮活的群眾語言,是唯一能與扁匹敵的政治明星。不過,2008年的綠營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里,蘇貞昌挾著當時電火球的高民氣與扁的暗助,最終卻不敵被形容“奸巧”的謝長廷,是他政治人生中不堪回首的一次滑鐵盧。
當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大敗后,民進黨又逢“扁案”重擊,內部軍心渙散根本已是黨不成黨。當時,仍保有些微聲望的蘇貞昌是接任民進黨主席的唯一人選;但顯然,蘇對于是否接下這項職務顯得猶疑不定、瞻前顧后。但在蔡英文接下黨主席后,一路率領民進黨過關斬將,“小英旋風”有如摧枯拉朽蔚為風潮;最后,蘇貞昌再度以1%的些微差距敗北,與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寶座失之交臂。
兩次初選,蘇貞昌原本拿到滿手好棋,卻都在最后關頭下錯子,導致滿盤皆墨,這過程一定讓蘇心有所感。也因此,他在黨主席選舉辯論中提到:“我自己個性較直,過去做人做事欠周到,自然受到挑戰質疑,這幾年來我一直檢討修正自己,希望超越!”
蘇貞昌的個性耿直,公私分明,對于看不慣的事情從不假以辭色。他在臺北縣長任內痛罵部屬到難以下臺的案例,早已傳揚各方。而甚囂塵上的蘇蔡(英文)心結,據悉也與當初兩人分任正副“閣揆”時,對于公私事物的認知分際的落差有關;蔡英文后來在副“閣揆”卸任后堅持不接受“政院”勛章的往事,蘇心中豈無所感?
但蘇貞昌在關鍵戰役上連番受挫,難道只是“做人做事欠周到”的原因而已?在美麗島辯護律師群里,陳水扁個性海納百川、出手果決;謝長廷足智多謀、圓融機巧;蘇貞昌則是個性剛毅、勇于任事,卻容易患得患失。尤其蘇貞昌臨事未決且求全的個性,往往讓他錯失先機,貽誤戎機;這從此次的黨主席辯論中,同樣可見端倪。
在這場黨主席選舉里,蘇貞昌實力遠高于其它候選人一截,也被被外界視為唯一“有意義”候選人,但他不僅未提出像樣的臺灣地區領導人敗選檢討,也聽不到任何稍具可行性或有論辯意義的兩岸論述,整場辯論會簡直歹戲拖棚,令人不忍卒睹。
蘇貞昌回避爭議話題,顯然與蘇認為無須與其它4人鏖戰的戰術有關。但此屆的民進黨主席要率領黨處理極為棘手的兩岸論述,并帶領民進黨轉型;如果蘇貞昌在面對一場勝券在握的選戰時,都還是憂饞畏譏、回避爭議,如何說服黨員認為他是一個能承受壓力、足膺重任的黨主席人選?
蘇貞昌說:“不團結的民進黨,如何贏得社會信賴?”但事實上,民進黨從不缺選舉時的團結,缺的是一位愿意正視分歧,帶領支持者轉型重生的黨主席。蘇貞昌要不要選2016不是他能否做好黨主席的關鍵,關鍵是他在面對爭議時是否有即便萬箭穿心、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心理武裝。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