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此次黨魁之爭,共有5人參加,號稱是史上競爭者最多的一次。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分析民進黨黨主席競爭背后的真正問題。社評指出,無論是來自黨內“極獨”,或是主張大膽西進的許信良,這兩股向來勢不兩立的勢力,這次有志一同,參選都是為了“擋蘇”,這其中其間有對立場、路線的清算,也有黨內的派系恩怨。
社論摘編如下:
這次的民進黨黨魁之爭,雖然號稱是史上競爭者最多的一次,但是了解民進黨的人都知道,無論是來自黨內“極獨”,或是主張大膽西進的許信良,這兩股向來勢不兩立的勢力,這次有志一同,參選都是為了“擋蘇”;即使無法阻止蘇貞昌當選黨主席,但是至少要達到牽制的目的,防蘇在2016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累積實力、趁勢角逐臺灣地區領導人。
民進黨敗選后首次黨主席選舉,蔡英文既無意續任,而且按照黨綱規定,她已連任一次,這次也無法參選;理論上,蘇貞昌應是黨內的另一位實力派領袖,角逐黨主席即使不是眾望所歸,也應是理所當然;相反的,黨內的反對力量卻來勢洶洶,其間有對立場、路線的清算,也有黨內的派系恩怨。
民進黨“極獨”力量公開反對蘇貞昌最力,先是“立委”陳唐山不點名的批評,“有人選過臺灣地區領導人、副領導人,再怎么選都選不上,應該放棄,不要再出來。”;民進黨前主席姚嘉文則公開批評,“我們不認為蘇貞昌是‘臺派’、‘獨派’”;更有人呼吁吳榮義、蔡同榮這兩股“獨派”勢力要整合,以免蘇貞昌漁翁得利。
不過,“獨派”耍的是明槍,只傷蘇貞昌的皮肉,真的可能會讓蘇貞昌中箭落馬的是黨內的派系恩怨。這包括民進黨反新潮流勢力,還有過去的蘇謝之爭,更重要的則是2016臺灣地區領導人之爭。事實上,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剛結束,民進黨內就有不少人放話,蔡英文才是2016最適合的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這一任的黨主席應表明不角逐臺灣地區領導人之位,專事輔佐工作。許信良這一次參選,表態是為了“支持蔡英文再戰2016”,即使蔡英文宣稱這是“許信良個人說法”,但這卻是不少黨內人士思考的邏輯。
可以說,即使民進黨內“極獨”聲勢不小,但是只要他們還未在黨內找到實力派的代理人,蘇貞昌暫無后顧之憂;相對的,派系長年的恩怨及競爭態勢,反而難以化解,這也就難怪蘇貞昌上周急奔臺北監獄、探視陳水扁,為的就是要先化解“獨派”的反彈聲浪。
如果說“挺扁特赦”是“獨派”的一項主訴求,蘇貞昌未來可能被迫妥協,那么,“獨派”堅持“獨立建國”、“一邊一國”的主訴求呢?蘇貞昌是否要照單全收?民進黨經過2012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洗禮,好不容易認清,兩岸罩門正是該黨無法登上“執政”寶座的最后一哩路,民進黨應該檢討兩岸政策,選后第一次黨主席選舉,如果討論的竟然還是“臺獨”,豈不是走回頭路,離“執政”之路愈來愈遠。
從這個角度來看許信良參選的戰略意義,他當選的機會微乎其微,但并非沒有戰略意義,他至少可以透過公開談話、黨內的政見發表,將黨主席選舉焦點拉回當務之急,而不是停留在永難解決的歷史問題上;臺灣目前有產業轉型、人才流失等種種迫切的難題,要面對這些問題,閉關自守絕對不該是選項。更何況,民進黨領導人該從2012選舉學到的一件事是:如果未能提出一套務實、合理的兩岸政策及作法,只想含混過關,大家都無法對民進黨投下信任票。
可以說,未來兩年的黨主席攸關重要,他不只要帶領民進黨迎戰2014年的“七合一選舉”,更要趁未來沒有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這兩年時機,好好對民進黨兩岸路線轉型定調,這才是民進黨的當務之急;但是,懂政治的人都知道,志在臺灣地區領導人的人,若提前投入這些黨內糾纏經年的路線問題,只怕會提前折翼,但這些隱憂顯然不在蘇貞昌的思維中。
在這次選舉中,蘇貞昌最受矚目,他從未放棄角逐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鴻鵠大志,也是民進黨被看好的2016人選之一;但是到目前為止,蘇貞昌和他黨內最強對手蔡英文一樣,在兩岸政策一直采取模糊策略。蘇貞昌雖然于登記時宣示,民進黨未來對兩岸要“對話代替對抗,兩岸要共存共榮”,但是他提出的“臺灣共識”,和蔡英文的說法一樣模糊。
這對蘇貞昌個人或是民進黨而言,都是危機。如果蘇貞昌為了黨主席勝選向“極獨”社團妥協,形同是民進黨浪費了兩年的轉型好時機;同時,蘇貞昌個人也無法取得中道勢力的信任、更別想贏得“大位”;如何在“極獨”與中間平衡,并提出務實的兩岸主張,既是蘇貞昌的挑戰,也是這次民進黨黨主席選舉的最關鍵主軸。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