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與“宇昌生技”的關系近來引起關注。臺灣《聯合報》今日對此發表評論指出,在蔡英文口中,她解釋“宇昌生技”的邏輯,居然與她說“九二共識”時一模一樣。
評論指出,蔡英文說,只有“九二會談”,沒有“九二共識”;現在她又說,她沒有參加籌辦“宇昌公司”,但“宇昌生技”卻明明是她在行政院副院長任內親自批行的“那家生技公司”。
評論說,蔡英文迄今未曾否定92年“香港會談”曾有“一個中國”的折沖。當年只有“香港會談”,沒有“九二共識”,此話其實也沒有錯。確實是先在“香港會談”出現“一個中國”的折沖,再經多年的現實淬煉,始有“九二共識”的命名,目的在使“那個共識”有更便利的操作性及成長空間。正如生了一個女嬰,后來命名為美麗;不能說生產時未來得及命名美麗,就說根本沒有那個女嬰。
同理,“那一家生技公司”明明是蔡英文親自“籌辦”及“批行”的;沒有蔡英文的籌辦與批行,就根本不會有“那家公司”。因此,不能說“那家公司”當時尚未命名“宇昌”,就說后來的“宇昌生技”與蔡英文無關。蔡英文這位“所羅門王故事中的母親”,如今面對后來命名為“宇昌”的女嬰,難道不敢相認?
評論最后指出,先有“九二會談”的“那個共識”,所以才有如今的“九二共識”;先有蔡英文批行的“那家公司”,才有后來“蔡董事長”入主的“宇昌公司”。這不是“量身裁制”,是什么?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