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期待已久的第六次兩岸領導人會談昨天進行了兩個多小時后宣布,除了簽署事先雙方約定好的《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外,雙方并未就兩岸經濟合作方面簽署更多有效的文件。業界期望很高的兩岸投資保障協議昨天并未簽署。臺灣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會后表示,投資保障和爭端解決機制,將列為明年第七次“兩會”會談議題。
兩岸協商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先經后政、先易后難”,有專家指出,兩岸“兩會”協商從過去較狹義的經濟議題進展至目前較廣義的經濟議題,內容亦趨復雜,尤其自《租稅協議》到《投保協議》,“兩會”和兩岸各主管機關皆有不同的要求與主張,顯示“兩會”協商已從“先易”進入到“后難”的較困難階段。
兩岸加強醫藥合作
昨天簽署的《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是此次“陳江會”的惟一成果。
“這對于兩岸醫藥企業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兩岸在醫藥品臨床試驗、非臨床檢測,以及上市前審查、生產管理、上市后審批等環節逐步采認對方執行結果,將有力推動兩岸醫藥品生產研發“無縫對接”。
據了解,協議簽署后在傳染病防治合作上,兩岸衛生部門相關單位將成立工作小組,大陸若發生重大疫情,會主動告知臺灣,建立即時、較透明的傳染病防治機制。此外,協議內容也希望為醫藥、醫材產業釋出利多。
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副院長陳建偉介紹說,目前大陸在中藥材標準采認上使用的是中藥指紋圖譜質量控制和多指標成分質量控制方法,與臺灣使用的標準有所不同。協議簽署后,兩岸有機會就中藥材品質安全標準及檢驗方法商議建立統一規范,避免誤會再度發生。
據臺灣官員介紹,目前臺灣有66%的民眾吃中藥,而90%的中藥材來自大陸,一年從大陸進口100億元新臺幣以上,簽署這份協議后,中藥材今后進入臺灣可以到大陸進行源頭管理。
“目前大陸市場上,僅輸液瓶的原材料就有超過50%從臺灣進口。有專業人士估算,兩岸一旦建立互相認可的醫藥品準入標準,將為臺灣醫藥行業帶來較目前擴容數十倍的增量。”中國醫藥包裝協會副會長馮國平說。
據報道,國家衛生部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有助于臺資醫院發展,有利于臺籍醫師執業,適合臺胞就醫習慣的實施細則,該細則將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出臺。
投保協議坐“六”望“七”
事實上,兩岸對簽署投資保障協議的期望值遠遠高于《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早在第六次陳江會召開前,各方普遍預計投資保障協議和成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將成為此次會談的重點內容。
但昨天雙方只是就建立投資保障機制、提高投資相關規定的透明度、逐步減少雙方相互投資的限制、促進投資便利化等事項充分交換意見。
根據雙方達成的共識,兩岸將積極協調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協會與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游協會加緊調研與溝通,為明年適當時候推出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游做好準備;同意海峽兩岸航空運輸交流委員會與臺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近日進行溝通,對明年春節兩岸包機作出安排;同意盡快在兩會框架下成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海基會提出臺方明年將提高每日赴臺大陸游客配額。
不過雙方將投資保障協議的簽署推后到明年第七次會談。
高孔廉也表示,兩會有共識將這次沒有完成的投資保障協議繼續進行協商,希望在下一次會談時簽署,此外兩會對爭端解決機制也有共同看法,將盡速啟動協商。
對于為什么在此次會談中沒有簽署兩岸投資保障協議,陳云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兩岸投保協議延遲簽署屬正常現象。他指出,由于投保協議涉及面過廣,時間過于倉促,所以沒能在第六次會談中解決該協議。
國臺辦發言人楊毅12月1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由于投資保障協議涉及面非常廣,雙方各自都需要完成大量的溝通協調工作,并共同處理諸多的技術性問題,所以從時間上來講確實來不及。(馬繼鵬)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