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在臺北舉辦的“2010年國際花卉博覽會”是關乎臺灣及臺灣人民的盛事,而民進黨卻為一黨之私來打擊花博。臺灣《中華日報》6日發表社論指出,民進黨這種亂噴“政治口水”的做法影響了人們觀賞花博的心情。
社論說,以城市之名舉辦動態性的國際活動,辦得成功或不成功,利害得失絕不只限于這個城市,關系更大的是一個地區或國家。如舉辦奧運會,慣例以城市之名申請,但爭取到主辦權后,無不以全力來推動,全國人民一方面喜氣洋洋,一方面人人皆成宣傳員,努力向國際招手。
與奧運規模相當的是各種名目的博覽會。博覽會與運動會的最大不同,是展出時間長,而且內容豐富,參觀的人次也比運動會多。許多國家及地區遇有博覽會必然大力爭取,因為這是帶動一個國家及地區奮發茁壯的好機會,如日本1970年舉辦大坂博覽會,到2005年舉辦愛知縣世界博覽會,前后35年間共舉辦過8次博覽會。
根據一項統計顯示,舉辦一次博覽會的總體經濟效益,為投入經費總額的2.7倍至4倍。這還是帳面上“顯性效益”,看不見的“隱性效益”如打開國際知名度,提升人民榮譽感,是難以估算的。
臺灣受到國際環境影響,舉辦國際性活動的機會不多。高雄市好不容易爭取舉辦“2009”世運會”,臺北市也爭取舉辦“2009聽障奧運會”,活動規模雖不如奧運,但與有榮焉的不只是高雄和臺北市民,其他臺灣人民同感高興,從臺灣當局到臺灣人民更無不支持。同理,臺北市舉辦“2010年國際花卉博覽會”,也不能視為臺北市的事,應該是臺灣的事,其成敗榮辱屬于臺灣這塊土地所共有。
民進黨卻竭盡所能的打擊花博,先是把花博比喻為菜市仔,將展覽半年,展期中必須維護鮮艷的空心菜、九層塔,用菜市場的價格來做比較,進而將涉弊的新生高架橋和花博牽扯在一起,民進黨民代、親綠媒體見獵心喜批評得一無是處,時間已長達3個月。許多國際知名人士和媒體公開表示:“這種情形簡直不可思議!”
綠營除了說展出的一把空心菜20元太貴外,各種污名化的說法也紛紛出籠,言詞犀利,就差沒有頓足捶胸,在他們攻訐下,似已判定花博是失敗的;甚至,他們希望花博以失敗告終。花博籌備期間適逢五都選舉,民進黨“舞弄”成政治議題,這是花博的不幸,因為民進黨不希望郝龍斌在花博得分,同時為了打擊國民黨,才會抹黑花博,將美麗的國際盛事涂抹得如此不堪。
臺灣人民應該理解,11月27日花博正式開展后,有32個國家、59個城市、86個國際機構,以及預估在未來半年中有超過600多萬人次進出展覽會場,這是何等盛況。這些人是來參觀花博的園藝、科技、文化和環保之美,如果臺北市的天空還飛濺著民進黨的“政治口水”,大家能接受嗎?
我們要再次強調,花博是屬于臺灣的,恰如高雄市世運會、臺北市聽障奧運都屬于臺灣。當然,花博可以批評,但前提是希望它更好,而不是唯恐它辦好;其次,批評必須針對其內容,那就得展現專業的能力,不是僅憑政治需要亂噴政治口水。
本月9日至28日,臺北市將舉辦花博測試展,成績如何,人民都可來打分數。人民應要求政治自此從花博中消失,以免影響大家賞花的心情。畢竟,花博是屬于臺灣的、人民的,不是政治人物的。
[責任編輯:栗琰]